李國英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春光鄉四方臺中心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100)
德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力與道德敏感性。而師生關系是德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主體關系,不僅影響德育的實效性,還對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價值的實現以及師生在校幸福感有重要影響。但在傳統德育觀念中,教師作為主體,學生被當做客體,師生關系是一種權威型的關系,無形中拉大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阻斷了師生之間和諧溝通的渠道,以致德育實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本文對小學德育過程中師生關系的構建進行了探討。
師生關系本應是雙向互動的關系,但在傳統教育觀和評價方式影響下,德育過程更多的是一種單向道德知識的灌輸過程,教師是倫理道德的傳播者,而學生是接受教育者。這種情況下,師生之間不可能存在平等關系,教育面對的是“物”而不是“人”,學生的個性和情感被忽略了,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關心,教師也體會不到學生的敬重和認可。
在單向化師生關系里,教師與學生之間無法形成親密的朋友,也就不能像朋友那樣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兩者之間缺少相互理解和支持。現在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同樣也是教育的主體,由于師生之間在生活經驗、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差異,看待事物的觀點難免有出入,加上有些教師不擅溝通技巧,彼此間存在交流障礙并產生隔閡,從而影響交往和心靈的交融。
受到應試教育觀念影響,教育評價主要通過學生考試分數對學生表現和教師工作成效進行衡量,以致師生關系被扭曲和異化,教師的關心帶有功利化,例如關注學生的成績、家境。即使教師動機上沒有特別私心,也可能把目光投向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或少數成績較差的后進生身上,而大多數中等學生被忽略了。目前我國教育條件決定了“小班制”很難實現,關心對象的功利性也會造成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不暢。
現代教育倡導合作學習和探索學習,但師生關系沒有擺脫主客體關系之前,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合作共享,沒有合作與分享也難以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小學生年紀雖小,而且懂事不多,但自主意識早已萌芽并快速發展,教師沒有贏得小學生的尊重和敬愛,也就難以有真正的合作。因為真正的合作必須建立在兩個人格完全平等的主體之間,彼此尊重和理解,這樣才能形成真誠合作的共同體。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要從教育目標上消除“目中無人”的弊端,也就是要貫徹“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個性和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必須從人的需求出發,關心人,愛護人,當師生的主體精神被喚醒,就能調動自身的積極性,為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而努力。關懷正是小學德育應有之意,也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在小學德育過程中,應關心學生現實生活,包括入學前的生活、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生活,并通過榜樣、對話和實踐履行關懷理念,促進師生溝通和教學相長。
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離不開師生之間的相互尊敬。古語說“非敬無以為學”,這個“敬”要求學生尤其是家長懂得尊敬教師,同時教師也要值得被尊敬。現實的問題是很多家長重視教育,但不尊重教師,這樣很難要求孩子也尊敬教師。教師當然不是什么都懂,或者每一句話都對,但師生關系無關對錯或學識的高低,它首先是一種倫理關系。誠然,教師也要尊敬學生特別是學生的家長,無論學生家庭貧富、貴賤都應一視同仁,這樣才能贏得學生家長的尊敬。
師生交流是小學德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道德知識的傳授無疑很重要,但必須走進學生心理才能產生實效,而要讓學生內心接受教師的傳授,有效的交流是前提。為此,教師必須縮短與學生的距離,并與學生打成一片,不顧忌做一個“孩子王”。同時,應當深入細致了解學生特點,例如興趣愛好、各方面需求等,這樣就能發現共同話題,進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再通過細心觀察學生探尋拓寬溝通的渠道,例如通過網絡、電話、活動等形式密切師生關系,建立師生雙向交流的有效模式。
兒童的世界和成人是不同的,要讓學生接受教師的教育,教師必須理解兒童的生活世界,他的生活、需求在哪里。當教師充分理解兒童,并能滿足兒童實際需求時,教師就不僅值得尊敬,而且可親可愛,這就應了古語“親其師,信其道”。例如學生疑惑求教于教師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從哪個路徑能夠找到答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學識向學生解釋,還可以利用學生的經驗啟發學生自己感悟。第一種做法很多教師都會采用,其實學生也知道這樣可以找到答案,但學生為什么還要問教師呢?第二種做法常是教師用成人的觀點向學生解釋,第三種站在學生立場考慮問題,所以最后一種更易為小學生接受。
德育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本身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師生充分合作才能順利完成。而要師生之間良好地合作,就需要建立互動合作模式。例如合作學習就是傳遞合作信息、培養合作精神的重要方法,通過師生間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實現合作共享,促進共同提高。而要保持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教學和生活的統一是最終目的。
師生關系是小學德育管理的基礎,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德育工作的成效。在當前社會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師生關系疏離乃至緊張的現象并不鮮見,社會對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呼聲也愈加迫切。因此,更應針對小學生身心特點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相互信任、尊重的基礎上創造條件,使師生間成為良師益友,共同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