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元清
(江西省樟樹市閣山中學,江西 宜春 331200)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而文言文又具有獨特的魅力,在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教師應不斷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領悟到文言文與現代漢語是相生相融的,從而對文言文產生親切感,愛上文言文學習。
知識的迅速更新,學生獲取信息渠道的加寬,要求教師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語文課堂的閉塞,教學方法的不能運用自如,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識量的偏狹。韓愈《師說》曾經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明道,怎能“傳道”?教師無學業,怎能“授業”?教師不能深入了解知識的精蘊,又怎能解學生之惑?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現在要求教師要有源源不竭的泉水,如果教師自己只有一杯水,那怎能為人師呢?由于文化傳媒的多樣化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學生從各種渠道攝取了大量的知識和信息,而我們教師如果僅僅依靠一本參考書來面對莘莘學子,又怎能不捉襟見肘呢?“學高人之師”的古訓,“名師出高徒”的俗語,都生動地說明學識是對教師素質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素質。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一篇文章不如讓學生掌握怎樣學會更重要、更有價值。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焊、淺顯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釋又十分詳細,學生自己完全可以讀懂課文,了解大意,過去那種“字字落實”、“句句推敲”的訓讀課就沒必要了。
我在文言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強調誦讀的重要性,按照“讀―釋―說―背”程序進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精妙,不用多言。一篇文言文,教學伊始,完全不必走老套路,作者、背景可以不管或略作解說。
(二)釋。讀了以后,學生產生了研究課文的興趣。這時,老師要借勢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內容。
(三)說。疏通詞句之后,就是研究文章的內容了。由于學生對課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意會,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說了。
(四)背。文言文,光讀不行,一定要背。短文章全篇背,長文章選精彩段落背。
學生的主體性要求一直被擺在突出的位置,而在目前越來越得到重視、倡導和培養,因此今后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等素質,破去傳統教學的一些不良因素,讓學生逐漸地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學生能夠理解掌握的、有較清楚注釋的,比如年號、地名、人名、某些特有詞匯等,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識記或討論,有爭議和無法確定的,教師再予以指導、排除疑難。學習文言文,筆者認為最要緊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形成“文言文中的字詞基本可以看做是一個字等于一個詞”的觀點意識。這是文言文和其它語體文章相比最為突出的一個特殊性,相信不少朋友應該深有體會。文言文產生于古代,時代環境不同,語義、用法殊為不同。總的說來,學習實詞含義、虛詞用法、特殊句式以及一些文言文常識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內容,而掌握字、詞、義是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必須以詞匯為中心來組織文言文的教與學。學生學習文言文困難與否,常常取決于詞義的講析,詞義講析得好,那么斷句、翻譯等任務就可以進行得較為順利。所以,在文言文教與學過程中,講解剖析要求準確簡明,翻譯斷句要求深入淺出。
在文言文教學中,對字、詞、句的準確理解是基礎,但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言文都是名家名篇,有很高的文學與思想價值,可以促進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藝術修養與審美情趣的形成。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重對課文理解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品讀文章中的精美語句。
(一)教師可通過講解文章的重點語句、寫作意圖、寫作背景等來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發掘出文章的思想內涵,然后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形成對文言文的敏感性。
(二)教師可利用現代化的電教手段來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如影片、圖片、音樂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與聯想,從而更好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例如:在進行《桃花源記》的教學時,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那絢麗、奇異的桃花林,女織男耕且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的圖片。這樣通過直觀而生動的展現,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使他們對課文的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
(三)揣摩與品味課文的語言與修辭。許多文言文音律和諧、語言流暢,活用多種修辭,藝術性很高。因而,教師應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多加品味、揣摩,領悟文章的整體美,感受文中之情,體會文字之雅。
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去詮釋古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可以培養學生關心政治、關心社會生活的自覺性。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能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古老的話題,用現代意識、現代故事去詮釋,學生從中所吸收的人生感悟必將會對他產生深刻的影響。
總之,作為語文教學重要一部分的文言文教學,無論是在教法上還是在學法上,都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上所談,只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點感受。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愿和廣大同行一起探索、研究,拓展語文教學空間,實施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