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林鳳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郭泥溝學校,甘肅 東鄉 731400)
小學生因為語文知識和生活經驗有限,再加上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欠缺,所以,一直以來,小學作文教學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重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知難而上,多措并舉,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充分發揮激勵的導向作用,有效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優先于書面語言表達的發展,抓住這一點,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充分發揮他們說的優勢,先讓他們多說,說的越多越細越好,再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動筆寫,就不怕他們無話可說無話可寫了。每一次的作文教學課,我都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直接掛鉤,讓他們由說到寫,讀寫結合、以說促寫,不斷地協調說與寫的關系,學生的作文水平慢慢就會有所提高。
如果說作文是信息輸出,那么,毫無疑問,閱讀就是信息輸入,沒有信息的輸入就談不上信息的輸出。新課標對于小學階段的閱讀量也做了明確要求,但是,“不動筆墨莫讀書”讀寫結合才行,正像當代著名作家畢飛宇說的那樣:“關于閱讀,我堅持認為,坐下來,打開書,一手提筆、邊讀邊記是最佳的閱讀方式。閱讀是容易產生快感的,快感來了,不管不顧,一口氣沖到底,這樣的閱讀叫作放縱式閱讀,它的缺點是看得快、忘得更快。如果手上有一支筆,它對閱讀的速度就會有一個調整。筆的作用其實就是剎車的作用。你在書上劃拉幾下,再寫上幾個字,這樣一來,閱讀的速度就慢下來了,這樣有助于理解,也有助于記憶。”那么如何開展讀寫結合呢?
(一)仿寫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依照課文中的語言及寫作方法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悟,有利于讓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寫作的規律,同時有利于小學生更深入體會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方法,進而實現由讀到寫的遷移。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特別是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來進行仿寫練習,對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及寫作方法,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二)批注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采用批注閱讀方法,將自己不明白的字詞句進行注釋,通過查找字典或者詢問老師來獲得相應的解釋。對課文當中某一個句子或段落,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批注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畫圈、畫勾等不同的符號來進行批注。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偏低,并且不斷成長,因此,教師在進行批注閱讀方法的指導中,要遵循從易到難的規律,循序漸進,通過扎實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批注能力。
(三)讀書筆記
不同學生在閱讀同樣一篇文章的過程當中,會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理解,通過讓學生記錄讀書筆記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讀寫結合能力。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段,建議將讀書筆記的形式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個學段,即小學1~2年級,通過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摘抄,包括課文當中的名言、警句、成語等,有助于學生進行詞匯的積累;在第二個學段,即小學3~4年級,通過設計一些表格式的讀書筆記,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發展性閱讀;在第三個學段,即小學5~6年級,逐步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通過仿寫、改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悟,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閱讀能力。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之所以對習作產生畏難心理,覺得作文難寫、不愿意寫作文,更多的原因是感到無話可說。而這種“無話可說”實則與學生生活范圍小,生活經歷有限,缺少積極有效的觀察積累,思維認知能力較低等因素有關。因此,教師能否從一開始就甄選出合適的習作話題,幫助學生打開發現的眼睛、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是習作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為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努力:
(一)立足學生實際,精選習作主題。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一個恰到好處的習作話題是學生思想情感得以暢快交流碰撞的前提與關鍵。以往作文教學,我們多緊扣教材所設主題,即使稍有發散也總逃不脫“考試線”的束縛。而學生也總是把每次習作當作是目標明確的任務,即使沒有興趣或相關經驗感悟,也只能硬著頭皮東拼西湊一篇完工,久而久之,教師的作文教學就流于形式,缺少對學生有效的指導,學生作文空話、套話、假話連篇,言語無味。
為改變這種不良現狀,教師應該常常換位思考,立足于學生,以學生的生活實際及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精心挑選學生感興趣的、樂于探究的話題來引導學生正確生動地反映生活,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真情實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二)留心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素材。生活是一本豐富多彩、歷久彌新的書。只有學會讀生活、寫生活、悟生活,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而作文教學就擔負著這樣一種神圣的使命。葉圣陶在《作文論》一書中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他還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留個不停。”
因此,學生寫作的內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而訓練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及時記錄積累習作素材無疑是讓學生有話可說的重要途徑。因為觀察是人通過各種感官活動獲取對外部世界的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許多學生寫不出新東西,寫文章不具體就是因為不善于觀察。因此,在作文教學時,有目的的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集中注意力觀察,多角度觀察等,同時讓學生觀察后有所思考,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等等。
最后,作文評改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批改的方式,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綜合運用多種科學有效的評改方法,不斷總結經驗,使作文評改真正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他們能樂于寫作,主動發揚自己的優點,彌補不足之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