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顯林
(貴州省貞豐縣挽瀾鎮中心小學,貴州 貞豐 562200)
在小學課程中,數學是最具邏輯性和思維性的課程,而要想保證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和學習效果,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高效解決數學問題,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儼然已經成為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關鍵一環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很難做到集中精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將趣味性的課堂內容放到上課伊始,以便更好地吸引學生,促進他們主動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導入環節,應當注重設計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從而促使學生處于比較活躍的思維狀態,以便他們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概念,培養數學思維。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的數學技巧和知識儲備會越來越多,其數學思維也會隨之深入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探究活動的設計,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反復思考,提升思維水平和能力。舉例而言,教師在教授如何計算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的過程中,可以先設計一個探究問題,例如如何計算我們教室的面積?然后讓學生分組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方面會通過教學內容的分析和學習來掌握正方形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另一方面也會通過實地觀察和測量來判斷教室地面屬于正方形還是長方形,再通過公式套用來算出面積。教師可以通過小紅花或者其他方式來獎勵最快算出正確答案的學生,這樣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同時學會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生不僅受限于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導致學習能力相對較低,而且不同學生的不同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也會造成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學生可能很快就能理解教師教授的數學知識,但是還有的學生可能就很難理解或者不理解這些數學知識。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學會因材施教,可以將所有學生按照學習進度的快慢程度和學習成績分成三個小組,從好到差依次是A組、B組和C組。在分組完成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組別學生的能力來分別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從而保證學習內容符合他們的能力范圍,然后在后期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組別的不同學習程度,來有計劃、合理地增加學習難度,從而通過分層學習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例如,在畫角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C組,可以設置使用量角器量銳角學習畫角方法;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B組,可以設置分析教材、學習畫角方法、給定角數、最后按要求畫角的方式;對于學習能力突出的A組,可以設置隨意擺角、使用量角器量角、畫出相同的角的方式。通過這種分層學習,可以一方面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他們的學習趣味性和積極性,以更好地培養數學思維。除此之外,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對組別進行調整,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對于數學教學中的基礎知識,尚可以進行自主學習,但對于存在一定難度的知識,理解就相對比較片面。因此教師可以針對這些難點專門設置討論環節,讓學生在討論和思考過程中發現思維錯誤,尋求思考方式。例如,在小數的認知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行學習,并闡述自己對小數的理解,對于大家理解的共性問題,教師給予指正;對于爭議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現場討論,并根據他們的爭辯情況和理解程度來給予更加有效深人的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有效發展。
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促使學生更好地展現自己每一位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本身所擁有的數學知識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由學習好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充分發揮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例如,在檢查作業時,組長的作用就是主動組織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這樣,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可以很好地完成作業,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學習好的學生也能開拓自己的眼界,學到許多以前沒有學到的知識。綜上所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僅僅是將書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還要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通過鼓勵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熱愛學習。
教師還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協助學生發現問題,并且通過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課本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教師要讓學生進行檢驗,使學生形成種懷疑的態度和批判的精神,從各角度去看待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作為教師,我們要對自己所教授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要主動結合相關的教學設備,讓學生更加熱愛學習熱愛探索知識。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但是,學生的這些創新能力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形成的,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開拓創新努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意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從導人環節、探究活動、分層教學和討論環節四個方面人手,精心設計,合理調整,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積極參與,一方面提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發散思維,從而提升其思維能力和學習效率,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