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強
(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羅村中心小學,廣東 佛山 528226)
在素質教育當中,體育教學屬于主要科目之一,做好體育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意義重大。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很多小學過于重視考試科目的教學,忽略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導致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單一,難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教學質量也普遍不高。因此,想要在終生體育教育思維指導下創新小學體育教學,還需要充分意識到當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將終身體育觀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實現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從而有效保證小學體育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小學體育教學是小學重要學科,也是尊重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因此做好小學體育教學十分關鍵,但是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以下針對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在這個階段,學生本身思維能力均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自身安全意識不足[1]。而小學體育本身與其他科目不同,在進行體育活動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熱身和準備工作,小學生在安全意識不足的情況,很容易忽視準備工作和熱身運動,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可能引發安全問題,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很多教師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過于注重體育技能的教學,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狀態,導致很多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也不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也不利于提升體育教學質量[2]。
體育鍛煉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意義重大,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并且在終身體育教學理念指導下,做好教學改革十分重要。但是當前很多小學體育教學沒有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也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心理需求等影響,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不高,也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小學階段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小學生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生各項思維能力均處于比較初級階段,所以在小學教育中,除了理論知識的教學外,更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品質以及綜合素質,從而更好的滿足小學生成長發育的需求[3]。因此,終身體育教育思想指導下創新小學體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生長發育的需求以及新課標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從學生技能、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同時,終身體育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小學體育教學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升,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展,也能為鍛煉和提升學生基礎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從而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傳統教學理念當中,教師過于注重培養學生體育技能,忽略了學生心理需求,導致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4]。所以,在終身體育教育思想指導下,想要創新小學體育教學,還需要先創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引入更多先進教學理念,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并且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完成體育教學改革,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例如,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體育興趣作為基礎,在日常教學當中,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堅持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并且將體育鍛煉與學生日常生活融合,使其成為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終身體育教育觀念指導下,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體育鍛煉方案,并且將體育鍛煉方案積極落實下去,以體育運動作為載體,有效鍛煉學生的體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任何學科教學中,體育目標的設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設置好教學目標,才能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更好的完成體育教學,保證體育教學質量[5]。所以在終身體育教學思想指導下想要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教師還需要注重創新教學目標。教師在優化教學目標的時候,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的的特性,將終身體育意識融入到教學目標當中,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設計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在參與體育活動時感受到樂趣,從而更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例如,在“跑步”教學當中,教師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可以包括培養學生耐力、讓學生養成科學的跑步習慣,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跑步技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堅持有氧運動的重要性等。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游戲類的教學活動,將單一的跑步訓練變得更加趣味化,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高,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也會更高。
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也不符合小學生心理需求和體育鍛煉需求,導致很多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不高,難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6]。因此,在終身體育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還需要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引入更多新型教學方式,并且結合小學生心理需求差異,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鍛煉方案,從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鍛煉計劃。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生體質和耐力都比較差,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早晨跑步400米,從而幫助學生養成晨跑的習慣。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則可以將晨跑運動量提高到600米,并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性別差異等進行有效的調整,當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之后,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也會更高。此外,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競技性的游戲,改革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學生學習興趣也會更高。
在任何教學活動當中,教學評價都是十分重要的。傳統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很容易打擊學生參與自信心。所以,在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還需要注重創新評價方式,結合學生情況,引入更多新型的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和關懷,信任學生、重視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心,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例如,針對一些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教師的教學評價應該以鼓勵為主,首先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緩和的運動,讓學生參與,當學生有了進步之后,及時進行肯定和表揚,久而久之,學生能夠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成就感,學習信心更足,更會更愿意參與體育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十分關鍵。因此,教師還需要在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注重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的創新,為學生創設更加生動有趣的體育課堂,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體育鍛煉意識,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