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娟
(河北省固安縣第二中學,河北 固安 065500)
本文中筆者所指的“互動”主要指師生之間的溝通、對話與討論。它要求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到學生“單點輻射”的教育形式,推動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回歸課堂。那么在這樣的一種互動策略下,學生不僅能夠以更加自由、符合自身需要的形式來進行對知識的理解和吸納,同時還能實現師生之間的彼此協作、共同提升。
(一)單調的課堂氛圍。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多讀、多說、多去用英文進行互動與交流,才能真正意義上提升英語學習與應用能力。但是現階段很多初中英語課堂,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全面引導學生按部就班的進行知識的學習,而學生個性方面的因素、其對于英語知識掌握理解程度差異性的特點,并沒有被關注和重視。那么就會導致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缺乏思想和心理上的認同感,認為教師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而對課堂、甚至是教師本人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不僅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制約,同時當這類學生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整個課堂的氣氛就會陷入低迷,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
(二)教師的“絕對權威”。雖然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當中也擁有一些互動環節,但是卻很少能夠達成一種師生、學生之間平等互動的存在形式。很多教師仍然習慣于在學生之中樹立“威嚴”,讓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那么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互動”便失去了其本來的目的與意義。就筆者現實中所觀察到的情況顯示,當教師在課堂上過于強調“絕對權威”時,很多學生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甚至不敢回答,即便遇到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問的內容,也不敢說出,寧可課下去問同學,也不敢跟教師對視或交流。久而久之,整個課堂就會變成教師的“獨角戲”,課堂氣氛沉悶不說,學生的思維也會逐漸僵化在這種固定、標準的模式當中難以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開啟與發展。
(一)用問題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問答”是初中英語課堂上最為直接和有效的師生互動形式,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提問、善于設計問題,要根據本堂課的教學主題,將多樣化的問題貫徹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并環環相扣,最終直指本堂課的重心。而當學生能夠順著教師的思路,參與每一個問題時,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環節,將多元化的英語知識、文化內容以及與當今社會發展或與學生興趣相關的內容以英語形式貫穿課堂,以“問題”的形式引起學生更加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生師生間對話、互動的良好局面,產生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轉換師生角色,實現良性互動。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除卻必要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意義能夠進行發揮和自主學習的部分并不多。倘若在這樣一種局面下,教師仍要強調課堂的主導地位,那么教師作為主體而展開學習的空間只能在無形之中被壓縮、被削減。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重視在課堂上與學生之間互換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與責任感,幫助學生不斷內化對于知識講解和吸收的部分,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展開互動是教學,不僅有助于打破傳統僵硬、固化的教學思維模式,同時還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和互動習慣,培養其探究式和創造性思維。在為問題所激發、展開師生之間良好互動的影響中,實現學習質量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