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敦升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第四中學,新疆 巴州 841000)
隨著物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物理教學要求以先學后教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課堂更加高效。如何落實這一要求,本文就此談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初中教學課時安排上,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程占據了大部分課時,物理學科的課時比較少,但是,內容非常繁多。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教師不得不加快教學進度,機械性地向學生傳輸理論知識,讓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也省略了學生動手實踐的環節、理論聯系社會的環節。內容繁而多與課時量少多之間的矛盾,是教學不能很好和有效性的開展。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實驗教學得不到重視,雖然新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大弊端,忽視能力的培養。所有的規律、本質都是通過實驗、動手研究的方式得來的。但是,在現有的考試計劃與教學安排的形勢下,還沒有真真正正地展開實驗教學,還是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輸、記憶,導致學生記憶內容模糊,具體應用性比較低。大部分學校不重視實踐課程的開展,忽略了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
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普及高中,中考是每個學生升入理想高中的必經道路。在這種應試教學的環境中,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下,教師不得不選擇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仍然成績是物理教學質量的唯一考核標準。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很難得到充分發揮。
教師要認真研究了解初中物理教學大綱的總體教學內容和目標,把握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及教學關鍵,明了本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進而設計出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案。教師要認真摸清班里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物理知識水平,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有針對性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落實于學生解決與所學知識和提高能力之間的矛盾,不要片面地追求形式,而要講求實效。
1.提高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多使用幽默、趣味性語言
物理可以說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風趣的授課技巧以及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說,在學習“光的折射” 內容時,就可以說道:假如我們是原始社會東海岸邊的一群漁夫,怎樣才能捕撈更多的魚呢?聽過這樣的問題,學生的積極性瞬間高漲,進行了積極熱烈的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的物理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
2.加強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讓同學們通過物理實驗、自己動手的方式,總結出物理知識規律。通過趣味性的物理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比如說,在進行摩擦帶電的小實驗中,老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1)用絲綢摩擦之后的玻璃棒、用毛皮摩擦之后的橡膠棒分別對紙屑有什么樣的作用?
(2)用絲綢摩擦后的玻璃棒與毛皮摩擦之后的橡膠棒相靠近,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
在學生的好奇中,老師就可以很自然的進行實驗,帶著問題有目的觀察實驗。通過實驗方法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而得出了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實驗結論。
在課堂教學中,善問者往往是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善思的學生,因此,哪怕他們的提問千奇百怪,教師都應一視同仁,客觀對待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方式和問題的答案。因為這些看起來千奇百怪的問題背后往往反映了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掌握程度,體現了學生的思想盲點所在。如有的學生學習電流電路,提問電壓表為什么不能串聯到被測電路中,電流表并聯在被測電路兩端有什么現象?能不能達到測量的目的等。教師要客觀地對待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尤其是那些看上去不符常理的問題,應多給予鼓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無疑處質疑,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應指導學生從觀察的現象中發現問題,尋找現象背后的本質,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歸納總結,并能運用物理的概念、公式、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得當的學法指導,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可分層次組織學習,進行輔導,組織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自讀、探究、深入剖析;要培養學生自學的良好習慣,自學是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重要方法,教師要正確估計學生的學習能力,注意發展其智力,鼓勵他們自己發現與發明,從引路、創造條件入手,讓學生盡量作好預習自學、復習自學,養成自學的習慣,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自由地索取知識。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要不斷的思索,積極的實踐,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