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瓊
(湖南省湘鄉市月山中心學校,湖南 湘鄉 411400)
生本課堂是新形勢下提出的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小學科學教育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學科內容,隨著新課改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不斷深化,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革新成為小學科學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關鍵。考慮到生本課堂理念與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機結合,以及培養小學生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優化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營造出民主與平等的人文課堂環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具有積極意義。
生本課堂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學過程也是認知建構與師生互動的多向交流過程。生本課堂教育模式的實施要求把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需要教師在深度開發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擴大學生參與知識形成過程中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將生本課堂理念融入到小學科學教學中,是為學生創造更加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生本教育要求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科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生本課堂理念,需要科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擺脫被動的學習模式,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效整合理論與實踐教學,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科學問題,或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與掌握科學知識,全面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生本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勤動手、多動腦。自主學習是生本課堂的一個重要特點,而構建生本課堂是當前教育科學領域的新探索??紤]到新課改下小學科學教學改革的需求,以及小學生普遍較為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當積極轉變自己的定位及教學觀念,貫徹落實生本課堂理念,由過去的教學課堂主導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創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方式,優化科學教學設計,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科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能力水平,恰當調整科學教學方案與思路,有效融合科學教學與生本課堂理念,構建引導學生自主汲取知識的新型課堂,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摸索知識,做自主學習者,指導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完善知識體系,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效率。
例如,在教育學生學習和掌握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時,基于生本課堂理念的融入,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知識接受能力,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可以針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與目標,結合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提出“放大鏡為什么叫做放大鏡?”“放大鏡有什么作用?”等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自發學習,激起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摸索或相互合作等方式,結合上述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為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難題,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本課堂注重以學生為本,更加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了更有效地調動學生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考慮到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的不足之處,以及新課標的相關要求與標準,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當認識到小學生年齡小且好奇心大的現實情況,優化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引進課堂展示環節,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增強學生參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動力,促使小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集中注意力,對新的科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自主汲取知識。
小學科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在上節課結束時布置一些科學作業,將全班學生合理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由小組成員利用課課外時間搜集完成作業所需的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去共同完成科學作業,并在課堂上每個小組選出一名組員上臺匯報,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當及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科學知識進行總結與整理,讓學生在最后談論本節課的價值,激發學生對科學課堂的熱情,從而提升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背景下,新理念與新環境逐漸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最大程度發揮出自己的個性,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科學發展觀,成為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考慮到生本課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小學生年齡小與學習能力有待提升的現實情況,科學教師應當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豐富教學內容,適當調整科學教學計劃,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科學知識,開發學生的潛力,以便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