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超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郝莊學區,河北 邢臺 054301)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與其他科目最大的區別就是增加了開放性,沒有標準答案,這使得每一個語文老師都面臨著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知識結構,而且要有豐富的知識底蘊和文化素養,要能夠跟得上學生的特色化、個性化的思想,既要掌握本學科內的知識,還要有跨學科的能力。教師要利用好教材的開放性,喚醒學生的的表達欲望,還學生一個美好、新奇、富有童真和靈性的世界,讓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教材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多問幾個為什么,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勇于表現自己樂于表現自己,把課堂變成是展現自我的舞臺。
生本課堂的推廣,新課程標準的倡導,都是需要學生換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更要從內心改變教學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首先要改變被動的學習現狀,讓學生主動走進教材,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再次是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老師只是起到點撥和評價的作用;最后就是充分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就是教師時刻牢記“教材就應該讓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揮發,不是教孩子們學習,而是教會他們怎樣學習”,課堂再不是老師的“一個人的演講”,而是“百家爭鳴”“百花盛開”!在課堂教學中不拘泥于一種形式,讓相聲、話劇、小品、歌聲、舞蹈等等進入課堂,讓學生不僅在課上更是在課下,都進入到語文的情景當中,讓他們愛語文,愛學習語文,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最近有一篇自讀課文《木偶奇遇記》,我就讓學生小組內利用課余時間,分角色表演,結果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對角色的理解很到位,表演非常成功!
對于每一冊語文教材來說,都分為了八個單元,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搭配;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總共40篇。這些課文從精讀、略讀到選讀,按三個層次編排,體現由扶到放的設計思路。尤其是安排“綜合性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著力點。“語文園地”中憑借“口語交際”、“習作”進行交流,在“展示臺”中展示成果。隨著學生主體活動能力的增強,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它是閱讀習作的基礎,更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由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識字方式上可以做進一步的調整。對于認識的字,由于精讀和略讀課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學生認字并不困難,可以讓學生自學完成。老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檢查,不僅可以對多音字、難讀準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導,而且對字詞的理解使用作出點撥,讓學生把字,詞,句,段,篇,章逐漸融為一個整體,有點到面的掌握整本書的學習。
在高考改革的形勢下,雖然“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還在盛行,但“得語文者得高考”更是決定了莘莘學子的未來之路。新教材的改革,注重了閱讀和寫作。朗讀是最重要的,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式,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一項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而誦讀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語文教材的編排中,引入了多種形勢的美文:散文,記敘文,說明文,古詩,童話,格言警句等,提高了閱讀的趣味性。這樣就為高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學生從小就愛上語文。
通過兩年的探索實踐,我深深的感到:語文教學是開放而具活力的,是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因此,教師們要繼續以開放的心態,世界的眼光,民族的未來,反思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弊端,充分利用語文科目的開放性和彈性,努力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