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秀平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保定 072150)
若要提升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勢必要重視當前存在的各種閱讀教學問題,并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進行科學閱讀。如此,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強化學生的知識儲備,并開闊學生的知識眼界,讓學生快樂投入到英語課堂中,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期,不僅好奇心強烈,而且注意力難以集中,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這些特征導致學生英語閱讀過程中難免存在著些許障礙,如部分學生上課易分神,難以全身心投入英語閱讀學習之中,理解文章時注意力分散,安靜地坐下來品讀文章難度性極大。
部分初中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偏向于逐字逐句閱讀習慣,顯然不利于更好地把握全文主旨思想,且閱讀速度緩慢;有的學生不能把控好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這兩個方面,往往糾結于該側重或是優先哪一方面。對于初中生來說,實際上應該注重提高閱讀速度,并有機綜合閱讀質量,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初中生心理接受程度有其局限性,且在英語學習上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因而在英語閱讀興趣上就尤顯興趣怏怏,部分學生甚至出現了厭學狀況,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顯然極為不利,更不用說培養好閱讀習慣。學好英語絕非一日之功,只有常年累積詞匯,持之以恒方可。所以,若是心理帶有排斥感,勢必會降低英語閱讀能力提高的可能性。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僅在身心發展上顯露出差異性,在學習能力上也是千差萬別,英語學習水平與閱讀能力亦是如此。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化,據此來展開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方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可學有所得。例如,教學“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時,教師便可進行層次教學,學習能力較為一般的學生,只要求能夠完成文本中所提出的簡單問題既可,而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則讓學生在完成基本的問題后,做深層次閱讀,然后教師再事先準備好幾個較難的問題來進行提問,并要求學生能根據文本內容來進行寫作。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再適時提問,讓學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借以分享讓學生能知曉自己的優劣所在,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閱讀方法。
為了很好的讓學生接受新的課堂內容,在上課前老師應該導入一些與課本教材相關的小文章或者有趣味性的故事,來引導學生課前氣氛的活躍。例如:老師在準備教授“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英文歌曲,并以比賽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當比賽結束后可以詢問學生幾個有關英文歌曲或者比賽之中感受的問題:1.How many English songs can you think of?Which are your favorites?2.Can singing English songs help your English?How?讓學生在本子上列出來,然后與老師和學生共同探討,肯定能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氣氛,對于上好“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這一課也做了一定的鋪墊。而老師平時課堂導入的材料,也將為學生以后做英語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課程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障礙閱讀要求,教材和各類試題的閱讀材料中都設計了相當數量的生詞,要求學生對生詞排除障礙,結合句式結構、詞語構成,并聯系上下文對生詞的詞義做出自己的判斷,對文章的主要意思做出整體的理解。在閱讀中,每個人的詞匯量都是有限的,在紛繁復雜的閱讀材料中碰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是極其尋常的,這就要求我們對生詞大膽猜測,合理排除閱讀障礙,準確把握文章意思。可見,新課程的要求是符合實際的。因此,在閱讀材料時,不必見到生詞就查詞典,這樣可以保持閱讀的連貫性,不至于影響閱讀的速度和對文章的整體理解。
那么,在閱讀中碰到生詞該怎么辦呢?可以采用下列兩種辦法來處理,第一,如果是專有名詞,一般可以根據上下文來判斷它是人名還是地名,或是其他組織的名稱。對于這些詞不認識關系不大,只要知道它代表什么就行了。第二,通過構詞法知識來分析判斷生詞的意義。例如,一些詞的詞干是學過并掌握了的,只不過是加了前綴或后綴轉換了一下詞性和詞義而已。如farmer,di-rector等以-er或-or結尾的詞常表示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以-ics結尾的詞常表示其種學科,如physics,mathematics,linguistics等;而dis-,in-,un-,im-,non-,-less等詞綴常表示否定意義。對于這些詞,只要有些構詞法的知識就能夠猜測、判斷出它們的詞性和詞義來,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義。
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匯量等基礎知識會得到提高,同時英語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得到一定的培養。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對閱讀資料的搜集與分析,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閱讀資源,從而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提供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