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靜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逐年增長,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手機移動端的使用,因其便利性和強的可操作性,使其成為了人們使用互聯網最常用的手段。在受眾頻繁社交媒介接觸中,社交媒介傳播影響力顯著提升,《2017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顯示社交媒介中微信的使用率最高,達87.3%。截止到2017年9月,老年微信用戶的數量達到5000萬人的規模。
在微信用戶當中,老年人屬于弱勢群體。一方面,老年人的微信學習門檻和學習渠道過于單一,通常為其子女教學使用,而有的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使用微信則更加困難,甚至存在老年人請教路人如何使用微信而上當受騙的現象。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接觸互聯網時間較短,對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里浩如煙海的信息很難做出準確判斷,常常會在朋友圈轉發一些假新聞或者偽科學的內容,這些行為也對老年人的媒介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截止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2.3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兩億的國家。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逐漸得到關注,即如何改善并滿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認知需求,減少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熱點。社科院大數據報告指出,使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老年人,其生活滿意程度顯著較高。在生活滿意度十分制量表中,使用社交網絡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高滿意度(8分及以上),約占74.1%,比僅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呈現高滿意度的比例高出15個百分點,也高于不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呈現高滿意度的比例。以微信為主的社交網絡重構了老年人的生活,通過研究老年人微信使用行為,分析其使用動機以及滿足的需求,對于促進老齡化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有重要意義。
本文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的視域下研究老年人微信接觸的情況,從理論的角度出發,結合問卷調查、訪談等研究方法,對不同家庭構成、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體素質的老年受眾進行調查和分析,以此深入探究老年人使用微信的具體情況、使用動機、以及老年人需求滿足狀態。其中重點研究老年人微信使用動機、對微信的滿足程度以及媒介效果,并總結出老年人微信使用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探索相關的解決辦法。
調查有效樣本266人,調查樣本年齡區間在60歲~87歲之間。其中男女所占比例分為40%、60%。將被試樣本按照年齡大小劃分為五個區間。
在參考國內外文獻后,結合深度訪談內容編寫調查問卷。在正式發放問卷之前進行小規模發放測試,對問卷接受進行收集信效度分析后編制出正式的調查問卷。采用SPSS22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微信已是老年人中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不分年齡組,這可能是由于社交媒體平臺相對于其他平臺的受歡迎程度和文化接受程度所致。因此,根據我們對大部分被訪者以社交媒體作為與親友溝通方式的其他調查結果,以及我們對現時長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社交媒體的支持意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微信在老年人中仍然是一個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調查結果還顯示,家庭是老年人加入社交媒體的主要力量,其次是朋友、自我努力、商業和媒體等因素。他們中的55%是幾年前在家庭的影響和鼓勵下加入社交媒體的。他們中只有23%是新加入的。這表明,社交媒體對老年人來說已不再是新鮮事了。大多數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訪問社交媒體,其次是平板電腦、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這也凸顯了智能手機在老年人中的普及程度。63%的老年人有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這表明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滿足了他們自己的需求。老年人使用社交媒體的主要目的是與家人建立聯系,然后與朋友建立聯系。在此,它表明,老年人中使用社交媒體更多的是由溝通而不是信息驅動。社交媒體也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獲得更多的支持和新的信息。人們聲稱老年人在社交媒體上太過刻薄,以至于他們幾乎忘記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老年人對社交媒體的參與一直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社交媒體的發展為用戶獲取信息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信息共享已經改變了目標受眾獲得第一手信息的方式,正如在信息共享已經融合到移動方式一樣,讓目標受眾隨時獲取第一手信息任何地方。不可否認的是,技術在各個方面都有幫助,10年以來互聯網設施的不斷改進提高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從長遠來看,我們應該看到這是一件積極的事情,當然,缺點也無可避免的。當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忙碌時,他們實際上是在和老朋友聯系,在他們彼此分享的記憶中架起一座橋梁。另一方面,當一個人太專注于社交媒體,他們往往會忘記面對面的交流,他們的社交技能會惡化。與此同時,社交媒對老年人的影響也越來越具有趨勢和影響力。這是因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并沒有被灌輸到他們的生活中。因此,這個年齡段的人比年輕人更關注社交媒體。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下,在社交媒體的重新連接下增強和加強了老年人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