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斌
(貴州省鳳岡縣綏陽中學,貴州 遵義 564201)
地理學科是從較宏觀的角度解釋我們的生存環境,比如地球的結構、大氣的特征、區域的人口經濟等等——視角都比較大,能夠感知到,但“看”不到。比如空氣的流動,我們可以感覺到風的存在,但學生沒有條件從高空去觀察它是如何形成、如何對流的。這樣,就給初中學生理解知識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地理教師通常會采用一些較直觀的方法手段來輔助教學,提升學生的理解效率。比如使用掛圖或進行模擬實驗等。但這些也有相當的局限性,在數量、切換速度、動態展示、局部縮放等方面操作便利程度還存在欠缺。而我們現在已經普及了多媒體這種教學工具,就為地理教學直觀、動態、多元化等需求提供了技術支撐,使教學走上高效之路。
但,并不能理解為多媒體怎么用都是高效的。畢竟,它只是一個工具,用得巧能提升效率,用得不恰當反而會影響教學。比如,有些教師為用而用,圖個熱鬧,多媒體應用與教學目標沒有關聯,那就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有的教學內容明明通過其它方法更得當,卻偏偏要用多媒體,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也會給教學帶來負擔——比如在教認識地球的時候,明明使用地球儀更直觀且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地球”,非要使用電子化的地球模擬系統展示,效果并不好;比如冷熱空氣對流,可以讓學生做個小實驗來理解,卻改成用多媒體動畫展示,顯然效果也不如操作性教學更有效。
所以說,多媒體技術只是一個教學工具,不能為用而用,要根據實際需求,用得好、用得巧,才能發揮出它的效用。下面結合教學實踐,梳理了幾個應用多媒體進行地理教學的經驗,以資交流。
就我的經驗來看,初中地理教學主要的教學難點其實不是理論方面,大多地理理論是很容易理解的——主要的難點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地理是比較宏觀的知識,需要學生站在“高空”甚至“宇宙”的視角去“觀察”。而這對初中學生來說,顯然因為思維能力、知識儲備、生活經驗等的局限而理解起來困難較大(這就是為什么要著力培養學生時空觀的初衷之一)。
遇到這樣理解上的“門檻兒”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來輔助學生突破難點了。比如教“世界的地形”。原先,我們是通過掛圖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先給學生展示地形實景圖片,讓學生認知什么叫“平原”、什么是“山坡”……這五種基本類型,就要展示至少五張掛圖。然后,教師把這些圖片收起來,再掛出地形的等高線圖,教學生識圖。結果是,學生不能把前后兩組圖片進行有效關聯,形不成對地形的空間認知,解圖過程非常慢。而我采用多媒體(提前制作好電子課件)通過屏幕向學生展示等高線圖的時候,用鼠標點一個區域,就會在畫面的一角鏈接出一個對應的實景圖片或實景動圖(GIF圖)。讓學生在觀察平面地形圖的時候同時觀看到立體實景,很容易就形成圖與形之間的關聯思維,很快就能掌握知識。
地理本來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但學生的興趣點可能在一些地理的奇特現象上,而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興趣度就會明顯下降。這樣一來,學生的心思固定不到課堂上,教師講了半天,聽不進去幾句話,教學效率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在沒有多媒體這種教學工具的時候,教師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十分有限,除了有些可以用實驗來操作的環節之外,沒有多少可用的形式可以抓住學生的眼球。而多媒體這種教學工具因為具有多元的展示形態,可以將聲光同步,可以實現動態展示,還可以制作一些虛擬的畫面,等等。這些比較現代的展示形態,對學生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比如,在教“走近國家”這個章節的時候,我使用多媒體制作了一系列視頻課件。當講到“日本”的時候,我不僅在屏幕上展示它的地圖,還在地圖的旁邊配了一個海獅的動圖——學生們一看,“啊,原來日本的疆域形態像個海獅在玩水球”。接著,我又播放一些具有日本特色的民俗、生活視頻畫面,比如相撲比賽、茶道表演、泥地摔跤……這樣一來,就把單調枯燥的地理理論講解,變成了一次跨空間的“旅游”活動。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在講其他國家(如美國、埃及等)的時候,我也是如法炮制,在講國家地理的同時向學生們展示生動的、有特色的生活場景。如美國印地安的舞蹈、埃及的金字塔探奇(插播電影《木乃伊》的精彩鏡頭等)——牢牢地把學生的視線抓在學習上。
地理教學是離不開地圖的。讀圖識圖能力是學生地理素養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傳統條件下教學生識圖有個難點,就是教師向學生展示掛圖會受到空間距離的限制,有些細節不方便向學生展示出來。特別是一些大班,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后排的學生基本看不清圖片的細節部分。這樣,教師在臺上指指點點地講,大多學生相當于是純聽講理論。如果是遇到一些重點的知識點,我們需要讓學生觀看細節局部的時候,教師能采用的方法,就是再掛一張局部放大圖——這樣,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師反復摘、掛圖片的過程中浪費掉了。
而有了多媒體,這個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我們通過電腦控制,可以幾乎無限地放大縮小圖片,而且速度非常快捷。比如在講中國行政區劃的時候,講到某個地區——比如東北,學生們會看到地圖上涂得花花綠綠的,這些顏色和區域分界線混在一起不太好分辨(特別是距離比較遠的同學)。而其實這些顏色代表了不同的地形高度(與初一的等高線圖意思一樣),這就需要教學生認識相應的圖例。這時,我們使用多媒體用鼠標圈定圖例部分就可以很方便地局部放大圖例,而讓整體的區域圖保持不變。把重點細節很容易就展示了出來。
總的說,要想讓多媒體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發揮出應有的效用,我們教師需要把握好這個教學工具與教學內容、學生學習需求之間的關系。在需要的時候用正確的方法去使用,才能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千萬不能為用而用,或追求表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