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
(江西省上饒市第八小學,江西 上饒 334000)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人的口語交際能力越來越看重。一個人如果不具備交際能力,或者說口語交際能力差,其很難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生存下去,因此,加強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要想將其培養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必須采取有效的策略,強化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直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不被重視,在這樣的課堂結構下,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只知道按部就班地跟著教師的步伐學習,在課堂不愿意與教師互動、交流,嚴重阻礙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口語交際”是建立在一定的語用環境下,如果缺少相應的環境,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無法得到提升。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學生的“口語交際”主要集中在課堂,課后學生的交流大多是方言,而課堂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種交際十分機械,不利于學生口語交際思維的發展。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如果學生對于語言缺乏學習興趣,其語言能力自然就得不到提升。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年齡小,好玩,在課堂上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教師實施的是“滿堂灌”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一旦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語文教學目標就無法實現,學生得不到發展。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當加快“要學生學”向“學生要學”的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1]。如,在《烏鴉喝水》這一課中,我先讓學生閱讀一篇課文,然后讓學生提問,結合學生的問題,教師與之開展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解決學生的疑問。讓學生自己提問,體現了學生為主的這一教學理念,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角色扮演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活動,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增進參與者的體驗。角色扮演是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舉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這種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如,在《畫家和牧童》這一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畫家和牧童這兩個角色,將課文內容重現課堂,讓學生通過這種角色扮演的方式展開對話。通過這種角色扮演,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口語交際”是語言綜合應用的一種體現,要想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加強學生的普通話訓練。只有讓學生會說話,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交際。在課堂上,教師要整堂課都都說普通話,用普通話與學生交流,并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回答。同時,教師要鼓勵并倡導學生課后用普通話交流[2]。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讓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感,提升語言能力。
在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只有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去學習,并用規范、正確的語言交流。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課堂上,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對課堂充滿熱情[3]。如,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可以花2~3分鐘的事件,組織學生做一場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游戲,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另外,在組織學生口語交際時,教師應當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口語比賽、辯論賽等,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語言思維,提升其語言交際能力。
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的是,小組合作注重的是團隊合作,在這種團隊合作模式下,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小組合作這種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4]。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就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開口說話,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綜上,“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意義重大。口語交際是當代學生應具備的一項能力,是其立足社會發展的保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多組織學生開口說,有針對性地培養其“口語交際”能力,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