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升
(河北省鹽山縣小莊鄉中學,河北 鹽山 061304)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并合理滲透德育思想。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的生活價值以適當的方式揭示給學生,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使數學課的教學過程藝術化,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完成品德的教育。在數學課中實施道德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教師的授課要注重細節,尊重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德育滲透,提高數學課的教學實效,充分發揮數學課的德育功能,培養時代所需要的人才。這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不僅僅是技能技巧的顯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充滿信心的教態去影響那意志薄弱的學生,創造出一種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和諧氣氛,以緩解那些懷有恐懼心理的學生的緊張情緒,提高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教師還要善于利用集體的力量和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的士氣,激勵學生的斗志。對學生所表現的勇敢行為,教師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監護下逐步培養起良好的意志品質。只有具有良好性格的人才能正確對待自己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遇到的成功與失敗,才會客觀地分析問題,才會自己排除不良的情緒,不良的情感,才會選擇自己的正確目標方向。作為教師,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時時想著“身教勝于言教”這一至理明言,抓住教育中的關鍵環節,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數學研究的是空間形式及數量間的關系,它相對抽象而枯燥。雖然不像文科知識活潑、生動而富有情趣。但數學教學作為整個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必須滲透德育教育。關于這一點,數學教學大綱中也有明確的規定,可見德育教育在數學教學中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數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滲透了德育因素,數學教師應抓住學科特點實施德育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教學應“與時俱進”,注意把握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以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為前提,不僅要發揚優良傳統還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充分自由發展”,不僅要教學互動,還要引導學生討論,建立學生之間的互助協作關系,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數學教學是一種思維的教學,學生獲取的不只是知識,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方式和方法,數學課也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一種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也是深廣的。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也只有通過學習者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領悟,才能內化為個體獨特的心理內容,生成豐富多彩的內心文化世界和心智結構。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盲從、不迷信、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師。
(一)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中的關鍵是教師 教師應面向新世紀,充分認識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深遠意義,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真正將每節課的德育目標落到實處,明確自己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舉止言行,學生都在細心觀察,甚至效仿。教師通過講授的科學性、思想性,嚴謹的治學態度,負責始終的教風,詼諧幽默的語言感染著學生,激勵他們以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向理想目標進取。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數學史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能把握中學數學教學的脈絡,理出思想教育的層次,探索一些具體的德育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新一代為已任,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準確把握學生所思、所求、所感、所愛,有的效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實效。
(二)著眼課內,放眼課外 學生個體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實踐性活動是實現這種相互作用的具體過程。教學中要著眼課內,放眼課外,課內長期滲透,課外集中拓寬,才能促進學生把數學學習與崇高的理想結合起來,使學生興趣化為更大的求知內驅力,進而深化德育效果。豐富多彩的課外教學活動,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又是德育教育的生動的大課堂。如組織數學美育討論,組織數學興趣小組,開展數學競賽,收集數學在社會經濟運動中的應用實例等,以此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數學素養,促進學生個性自由發展。
總之,我們應當具有現代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教書育人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把教材和客觀實際結合起來,利用多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的社會內容、廣博的學識,使學生于不知不覺中接受良好的品德的熏陶。這樣,數學課就能發揮其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