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霞
(河北省滄州市青縣李家鎮小學,河北 滄州 062650)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計算能力,以及構建空間感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校和家庭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是同樣重要的。只有明確家校互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在小學的三大主科中,數學是相對較難的一科,學生常常會在數學學習中遇到各種困難。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外,課后作業的完成和習題練習都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為了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后都能同樣高質量地完成,通過家校互動促進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讓雙方清楚地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程度和學習狀態是極為重要的。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家校互動的形式也從原來的單一化轉向多元化發展。家校互動形式的豐富和家校互動的移動網絡化趨勢給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創造了便利。當前家校互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家校互動一直是小學教育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很多學校在多年的教育發展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家校互動經驗。以往傳統家校互動的平臺和方式主要有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家校通平臺信息的一對一發送、教師與家長的電話及短信溝通等形式。這些方式都能夠實現家長和教師的交流與溝通,學校通過這些互動方式,不僅能使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也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數學學習狀態,能夠實現學生在家庭和學校兩種環境下的學習補充。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共性問題布置家庭作業,家長也能夠通過家校通平臺一對一信息發送等方式了解學生家庭作業的布置情況和要求,從而更好地督促學生完成數學學習內容,實現家校互動中因時、因地而動的要求。
隨著移動網絡使用習慣的加深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當前家校互動也逐漸實現了改革,不再拘泥于原有的傳統家校互動平臺和方式。QQ、微信等教師與家長的互動形式越來越受到青睞。這種家校互動平臺的多元化更能充分地實現教師與家長的互動交流。教師和家長可以發揮這些網絡平臺的優勢,如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實現家校互動的個性化和及時性互動。
基于家校互動對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性、家校互動模式的豐富性以及各互動模式的優勢,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家校互動主要體現為以下現狀。
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師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家校互動主要實現了數學教學的有效延伸。小學數學的學習不僅需要課堂上教師對新知識的講解和傳授,也需要學生的預習、復習與鞏固,這樣才能實現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的持續提升。當前家校互動基本能夠實現家長對學生數學學習的督促和引導,完成家校互動中教學延伸的目的。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的互動能力和家長的互動意愿不足,導致某些時候家校互動出現形式化的缺點。
為了實現家校互動的良好效果,家長在互動中的參與度一直是學校和教師關注的重點。但是由于家長參與課堂互動存在一定難度,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家長實際上參與數學課堂學習的機會仍較少,這就導致家校互動不充分,家長難以深入了解數學課堂,也就無法對教師教學合理化和孩子數學進步提出建議,這讓家校互動的效果大打折扣。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對家校互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方式與現狀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這些內容,我們可以進行家校互動應用與提升上的探索。
雖然當前家校互動的形式已經轉向網絡多元化,但是為了實現家校互動的良好效果,教師走出課堂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充分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小學數學教師應養成家校互動信息化交流與實踐交流相結合的教學習慣。例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和成績進行階段性的家訪安排,可以帶著傳統家訪的目的和改善學生數學學習狀態的思路走進學生的生活,更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學校教育外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這種家校互動形式能充分增進家長與教師的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家校雙方的關注。同時,教師應該注意不要用“告狀式”的方式來進行家訪,而要多鼓勵學生,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
家校互動不能僅依賴于家校雙方的互動溝通,家長也應該積極走進課堂,對學生的課堂狀態、教師的講課狀態等情況進行了解,并帶著問題和任務走進校園,幫助學生改善數學學習狀態,對教師課堂教學風格和方式提出改進建議,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長期穩定進步。家長通過家長開放日、公開課等方式走進課堂,需要建立積極的交流意識,主動向數學教師尋求家庭數學教育的理論幫助和教育心得。數學不僅僅是一門理論學科,更與生活實踐相聯系,要想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家長還需要幫助學生養成數學理論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所以家長還應注意在家庭教育中,將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數學思維、數學知識與孩子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學生的教育問題往往比單一主體參與教育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在小學教育中,家庭和學校之間的互動交流是不可忽視的。提升家校互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效果,是家校雙方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