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芝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高于鋪鎮李千戶學區,河北 保定 072250)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必將應用于生活。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而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實用性極強,因而如果忽視了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無異于白學。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生活化教學來加強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呢?本人就生活化教學策略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簡單闡述。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進行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學習材料聯系生活可以依托現行教材,加強“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改變數學學習生活蒼白無為的狀態。目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仍然缺乏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學生生活當中熟悉的、喜聞樂見的內容。學習材料聯系生活就是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將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豐富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建構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處理教材、調整教材,重組教材內容,給數學課本增加“生活營養”,讓教學扎根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有價值的案例,使之成為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生活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影響深遠,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學習、提升。比如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個關鍵,因此,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中,師生的交往主要是通過言語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素質,尤其是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抽象化的數學讓學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個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里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教師如果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學信息。現代教育觀要求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教師要對教材進行選擇、整合、重組,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挖掘生活資源,進行創新教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采集生活教學實例,通過數學活動,促使他們自覺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萌發應用意識。在學習新知前,教師可組織學生搜集與新知有關的生活信息,豐富學生對新知的體驗。如,在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后,為了讓學生從生活物品中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課前教師可以布置一項作業:搜集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上課前,學生興高采烈地展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如魔方、牙膏盒、火柴盒、餅干盒等。學生積極地匯報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會,有的學生提出:制作長方體時要有6個面;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要同樣大;正方體的6個面要一樣等。在整個材料準備的過程中,學生已經直接感知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征,教師只要稍微加以點撥,學生便可抽象出它們的本質特征。同時,學生也感受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了求知欲。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新學知識的拓展。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一課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回家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和面積,最后算一算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內外緊緊結合起來,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又如學習統計后,我有目的地讓學生統計班級中近視眼人數,通過統計,學生了解到班級近視眼人數較多,使他們意識到保護視力的必要性。從那以后,學生都能較自覺地做眼保健操。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而應該將其踏踏實實地落到實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積極踐行這一教學理念。在生活中要指導學生努力發現所存在的數學知識與現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還要積極聯系生活中的相關事例,以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實來指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以在課堂上所學習、掌握到的理論知識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