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星
(河北省廣宗縣第一小學,河北 邢臺 054600)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推動他們積極探索,努力攀登,向著自己認定的目標奮進。反之,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因此要使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學習,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就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的提高學習學習興趣的幾種方法。
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據有關報導說,當人們打開電視時,映入眼簾的電視節目如果在8分鐘內不能抓住觀眾的心,它將被遙控器無情地轉換掉。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如果老師在上課的前一兩分鐘內沒有牽住學生的心,開頭沒有把學生引到學習中來,那么這一節課學生很有可能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成功的導課,不僅能迅速安定學生的學習情緒,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造成學生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從而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例如教學文字題時,課一開始,教師一言不發,在黑板上板書:“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學生睜大眼睛,感到很奇怪。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縮句。這時,學生忍不住了問老師:“這節課不是語文課!”老師還是一言不發,等學生縮句后,教師又在這句話的下面寫上“45加上18的和,乘它們的差,積是多少?”再要求學生縮句,這時,學生恍然大悟,紛紛舉手搶著回答。這樣的導課,不僅抓住了解答這道文字題的關鍵,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好奇心強,喜歡玩游戲,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把教學和游戲有機的整合到一起,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樣更容易獲得知識,如果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講書本上的知識,學生靠死記硬背機械的記憶,這樣會造成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情緒,會對數學學習的排斥感。而靈活多變的游戲教學,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參與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最終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準備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同桌之間合作,通過實際動手剪、拼得出結論,這樣對三角形面積等于底乘高除以2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的授課方式是一支粉筆加一塊黑板,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也走進了老師的課堂教學,成為老師授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畢竟,小學生是兒童,天性就是愛玩、好動,如果我們老師講教學與多媒體有機的結合,將會大大增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在講追擊問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動態演示,比老師空口說,在黑板上畫圖要形象生動得多,也便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解。此外,利用多媒體也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效率。比如,在教學“觀察物體”這一單元,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圖形,看大的圖形可能是一樣的,也可能是不一樣的,內容比較抽象,立體感強,難度比較大,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相對而言,難度就更大。但是如果借助多媒體或實物實際擺一擺,學生就會立馬說出答案,利用多媒體可以起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課堂上一般都是非常積極,當老師提出問題時都會踴躍舉手發言回答。但是,一旦這些學生回答錯誤并被老師批評,下次他們就會拒絕回答來避免出錯的尷尬,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不愿回答問題,老師也不知道學生哪里不會,教學的盲區也就產生了。因此,老師作為知識與學生的紐帶,應該在他們回答錯誤的情況下要積極引導,多多鼓勵,耐心講解,找到錯誤的原因,對癥下藥。這樣才能增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在上課時除了帶教材、教案,另外還帶著一個袋子,里面裝一些小獎品,主要是對上課表現好的學生的獎勵,鼓勵他們在課堂上開動腦筋,積極發言。正如孔子所說:“親其師,信其道”。
聯系生活實際就是注重數學的實用性,讓數學貼近生活,突出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的運用能力。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這個特點,盡量聯系實際,利用身邊的例子和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數學走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讓學生明白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現數學的實用性。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課前先讓學生跟著家長到超市購物,感性認識人民幣,并記住所買物品的價錢。上課時候,可以讓學生模擬購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認識人民幣,付錢,算錢,感知到了人民幣的商品功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更濃厚了。
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教學成功的秘訣,“以趣促學”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越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動,主動地去學習,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