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愛華
(寧夏中衛市第一小學,寧夏 中衛 755000)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有75%的學生認為應該多看課外書,覺得看課外書有很大的好處,并能主動地閱讀課外讀物,這些數據非??上驳谋砻鲗W生已具有了課外閱讀的意識,但也不容樂觀地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科越分越細,越來越多,小學的科目也越來越多,學生的負擔也越來越重,并且面對考試的壓力,學校對老師和學生的評價標準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這使得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被課業所占。
很少有學生用零錢買書,購買課外書根本不在計劃之內。大部分家長的觀念滯后,他們不支持孩子去買課外書,理由只有一個與學習無關。即使主動去幫孩子買書的,買的也只是練習冊各類試卷或作文書。另外,學校圖書室藏書不正常開放也是學生無書可看的原因之一。
調查中得知,大部分學生或沒有精讀的意識,或沒有精讀的意志,或不懂精讀的方法,或沒有養成精讀的習慣。一味地泛讀,會給學生留下多少有價值的“閱讀精華”呢?那么多可吸收可利用的寶貴的“文中財富”往往就在泛讀中“煙淡云清”,“飄然而去”了,何其可惜啊!
有一部分學生能夠堅持每天閱讀,基本不讀的仍有不少學生。這一點,特別指的是在家中的閱讀情況。在家中,由于不像在學校有集體閱讀的氛圍,有老師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能有較強的意志。而實際情況是,大部份學生堅持每天閱讀的意志比較薄弱。閱讀應該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日不讀猶失幾許”的自我需求,而不是功利的。只有讓閱讀伴隨在自己的晨起暮睡中,才能受益終身,愉悅心靈!
根鋸以往課外閱讀教學的經驗,本人認為要想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不為當前“應試教育”所困擾,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認識到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作用。要創造一個大氣候大氛圍,形成一種課外閱讀蔚然成風的格局。同時,也要通過家長學校、家訪等形式,讓家長不再只看重孩子的成績,不再認為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并且能積極支持孩子進行課外閱讀。
要想孩子能夠正常地進行課外閱讀,解決好書源是關鍵,我想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幫助學生選擇讀物
首先,為了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學進度大力介紹有益讀物。其次,可以根據學生的好奇、興趣、喜好入手推薦學生讀課外讀物。第三,可以幫助學生多渠道籌集課外讀物。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還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開放學校圖書室。二是建立班級圖書角,鼓勵學生把自己擁有的、有益的課外書拿到班級圖書角來,讓大家共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因此,平時我們要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1.賞析片段,激發興趣
結合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有意識地挑選一些精彩、生動的兒童讀物的故事片段,在課余或課堂上講講,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停下來,來一句“欲知后事,且聽下回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這篇文章或這本書的興趣。
2.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平時老師可以有意識地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如高爾基、毛澤東、老舍等,也可以對課外書讀得多、知識面廣的學生給予表揚,既激發他們繼續努力向上的信心,也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搭建平臺,展示自我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他們進行課外閱讀在渴望得到知識的同時,也想將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別人的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平時,我們可以定期開展各類活動,也就是搭建各種平臺,讓學生充分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
4.獎勵激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谥笇W生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獎勵手段,催化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其課外閱讀興趣。
“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提供一些常用的讀書方法給學生,幫助學生掌握讀書的基本規律是很有必要的,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币虼?,平時教學中可以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如瀏覽法、泛讀法,精讀法,從而讓學生處理好精讀與泛讀的關系。
多讀,是我國學習語文的傳統經驗。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有多讀,才能形成“獨特的閱讀能力”。閱讀的品種要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積累的語言材料一定要用,寫作時,要鼓勵學生多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要讓學生在運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感受到積累的愉悅和成就感,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要想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時間是保證。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中午他們或是在學校吃飯,或是回家吃飯后就早早到校,因此,完全可以讓學生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可以安排一些優秀的學生組織開展,如詩歌背誦、朗誦散文;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讓學生來推薦好書,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些活動以課外閱讀的內容為主,促使他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