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趙蕾
(貴州省畢節市民族中學,貴州 畢節 551700)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授課的目的主要是傳授英語語言知識、講解英語語法結構、訓練閱讀理解能力等,多半都是采用聽說訓練、翻譯訓練、題海訓練等程序化應試教育的技能訓練。事實上英語是語言類學科,需要創設出足夠的英語口語交流情境,在對話中強化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生掌握的知識才更加牢固。而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運用所學表達所想,所思,運用英語解決交流問題。
傳統的英語教學首先教詞匯,教師先帶學生領讀生詞,加深學生對生詞的印象,針對生詞擴展講解詞義甚至相關用法,再結合課文解釋和翻譯講解詞義及用法,然后聽寫單詞或用單詞造句。可以看出,通過這種方式掌握的詞匯,僅僅針對本篇課文的,而每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和用法,一旦單詞出現在不同語境中,意思不同,就會導致學生懷疑教師教授的知識,即使在教師講解之后,學生依然會對課文的生詞詞義和用法持懷疑態度、含糊不清,或者學生就只能簡單機械記住被告知的信息,對于更多的知識,被動等待。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對英語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要求。不僅是對學生的挑戰更是對教師的挑戰。因此,教師不僅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還要有較強的專業素養。要對新的英語教學要求進行解析并在課堂中實施,而非傳統觀念的新的課標要求的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調節課堂氣氛等只適用于好學校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在一般學校實施只是浪費時間,進而不去改變自己。此外,每一代學生的成長環境是不同的,一層不變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是行不通的,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對好的教學方法要虛心聽取與合理采納,才能讓學生有進步的同時教師也在前行。
傳統的應試教育,以分數論英雄等觀念深入人心,為了得到高分,而忽略了學習的興趣,使得教師和學生都會身心疲憊。教師的講課乏味,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課堂教學沉悶,教學效率低下。因此,需要教師和學生改變觀念,放掉心理包袱,把教學當成一件愉快的事情去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教學,讓課堂充滿樂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的英語教學需求,不管是國家、社會、學校還是家長,都希望英語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成績提升,還希望他們能夠真正運用所學的英語去交流、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必須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自己的教學風格,利用課程資源及教學條件等進行系統反思,研究出一套確實可行的系統性教學方案,改革現有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而不再是之前的填鴨式的教學,學生被動接受。
高中英語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不管是培養學生提前預習的能力,還是培養學生以自己擅長的方法掌握英語知識的能力,還是培養學生自己系統性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我們都必須通過研究一套合理的、易懂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輔導,并讓他們掌握這套學習方法,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另外,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我們還得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學生獨立完成大量閱讀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讓他們通過對上下文的理解去有效推測生詞,猜測不出再自己去查閱英漢語詞典,促進他們自主了解和掌握這些英語單詞,加深其對單詞的記憶。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英語學科屬于語言性學科,我們應該把日常實際生活與英語教學聯系在一起,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當前事實和熱點,用英語來給學生講解有關政治、社會及歷史等方面知識。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所在,給他們挑選一些有意義的原聲電影,播放一些輕松的英文歌曲。我們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辟第二課堂,比如:舉辦個聚會、舉辦英語角、開班各類英語競賽等,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全程英語交流,盡量避免用漢語交流。課后,我們應該涉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多與學生接觸交流,了解學生需求,也可以適當組織學生一起運動鍛煉或者是集體活動。
立德樹人是指通過“多元化思維課堂”的教學策略實踐,加強思維過程教學,注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實現育人功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多元化思維方式培養計劃從立體思維形成全局思考能力,系統思維形成概括歸納能力,轉移思維形成遷移運用能力,類比思維形成推理判斷能力,辯證思維形成質疑批判能力和同化思維形成比較理解能力四個維度實現。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通過探究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對這些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反思我們高中英語教學流程,從而找出一個最適合提高我們英語教學水平的“多元化思維課堂”教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