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奕
(息縣第一高級中學,河南 信陽 464300)
過去我國長期形成的以中考、高考成績作為教育質量評價標準的觀念引導,以組織教育為本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尚未建立和形成,導致素質教育的真正推行遭遇重重困境,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不得不把重心放在考試成績上,而忽略成績以外的素質教育,導致學生普遍以分數論成敗,造成了他們巨大的壓力,興趣也難以得到培養。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以來,教育部啟動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研究工作,教育工作者的各項工作也都圍繞核心素養展開。教育部最新修訂完成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版)》中,也突出強調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而學科素養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學科也不例外。然而,在我工作的縣級高中,英語學困生卻是大規模的存在。由于基礎偏差,這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動力和信心明顯不足,更有甚者認為英語課是一種折磨和負擔,進而厭惡英語,甚至放棄對英語的學習。這一直困擾著廣大高中英語教師,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主要從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希望對轉化高中英語學困生起到幫助。
大多數學困生從初中開始就沒有很好的掌握英語知識,單詞量薄弱,基本不懂語法,甚至寫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聽力和口語更是基本聽不懂也不敢張口說英語,而到了高中,單詞讀背大量增多,文章也更長,語法更加復雜,寫作也要求更高。以這樣的英語基礎來接觸高中的內容確實會理解起來非常困難。
學生對學科感興趣才會獲得較好的成績,因為人在選擇行為的過程中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進行的。學生學習需要動力,如果是因為外界壓迫而產生的動力并不能夠長久,只有學生有興趣,有自己的內在動力才能夠長久的持續下去。但是英語學困生往往成績不好、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他們普遍對學習英語知識缺乏興趣、英語學習動機不足,求知欲不強、學習意志力不堅,常有挫敗感,信心不足,遇困難就退縮,常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有的學生很難適應由小學到初中的教學轉變,導致成績不理想,進而逐漸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有的是上課不專心聽講,初期他們成績還跟得上,但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難度加大,成績逐漸跟不上,而失去信心。
學困生最突出的問題在于不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該怎樣做。在英語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早讀要有讀背的習慣、上課要有記筆記的習慣、練習要有收集錯題的習慣、語法要有背例句的習慣,但是學困生往往都是沒有這些習慣的,英語學習習慣不良,不能主動學習,所以學習的狀態很差。
很多英語學習中常用的方法學困生都還不了解。背單詞只靠死記硬背,不能音形意結合記憶;閱讀只會摳一個個單詞的意思累積,不懂略讀和跳讀的作用。寫作只會字字對應的翻譯單詞,不會銜接和分層次等等。這導致他們無法有效的進行英語知識轉換,知識學習過于簡單化、隨意化。
把初高中基礎知識和高頻詞匯總結匯總,用最簡單的方式印制出來,發給學困生,給他們布置安排每天的任務,并督促他們每天完成,盡快把基礎知識補充上來。
學困生英語學習困難,必然內心苦悶,然而會主動找老師交流和溝通的很少,更多的學生是默默承受英語學習帶來的困難和壓力,甚至得過且過,也不愿或者不敢找老師談談自己的現狀和想法。所以老師可以經常找學困生談話,從心理狀態到成長煩惱,從學習困惑到學習壓力,鼓勵學生說出內心的煩惱,并給予適當正確的梳理和指導,讓學生不再迷茫,而是有更明確的方向,讓他們體會到進步的快樂,從而更愿意和老師交流,提高他們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并且經常常規化的交流既讓學生對自己的溝通能力產生信心,也給學生帶來了持續強勁的積極學習的力量。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設計有效的導入課堂方式以及豐富的課堂活動形式,能有效激發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對自信心的理解主要是學習的動機和自信心,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信心。學困生由于長期在學習上所處的劣勢和所受到的挫敗感,即便有了學習的興趣,往往對自己取得進步的能力也是持懷疑態度的。教師要采取相應措施,例如有效設置英語課堂提問和課堂活動,讓那些英語學困生能夠伸手或蹦一蹦就可以“摘到桃子”,讓他們感覺英語的學習并不那么難,從而培養其學科自信,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告訴學生一些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例如早晨要讀單詞和課文、利用下課等碎片時間背單詞、閱讀題要先讀題目再去文章中對應的地方找答案、每天晚上要把一天所學內容再復習一遍、日常生活中多關注英語相關內容等。
有很大一部分的學困生對于學習往往只是死學,從不反思和總結。對于他們來說學習就是知識的不斷堆砌,越堆越高,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看到別人有條不紊的學習,自己卻不得要領,這就是學習素養不高的表現。學習素養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習能力,學習技能,個人學習能力,獨立進行學習的能力以及學會如何學習,求知。所以對于學困生,學習素養的提高是很重要并有效的一方面。對于英語基礎差,單詞掌握不好的學生,我們可以利用聯想記憶、形象記憶、歸類記憶、構詞法等幫助他們記憶英語詞匯。讓他們了解知識與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人的記憶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鼓勵學生及時復習,通過對知識的分解和聯系,讓學困生邊學習邊思考,主動有意識的去尋找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規律,用已知的知識幫助記憶新知識,用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特點來總結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規律。在這些思考和總結的過程中,學困生也會漸漸發現學習的訣竅,從而越來越有方法,也越來越有興趣,學習對他們來說不再是痛苦的來源,而慢慢成為體會成功的地方,成績的提高也成為必然的結果。
變單一講授式為自主、積極、合作、探究式課堂模式,讓每一位英語學困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展示討論成果(用英語,并允許他們出錯),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科思維能力。
培養學困生的英語文化意識,讓他們更了解英語國家文化,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也剛好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提出的多元文化和國際意識契合。在班內設置英語圖書角,圖書的閱讀內容隨課題研究的進行由易到難逐漸推進,我們還會抽出適當的時間給學生們播放英文原創視頻或影視內容,讓他們充分感知英美文化,從而培養其文化意識,清除文化理解的障礙。我們現在所用的英語教材內容豐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英語課堂教學創設語言情景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也會引起學生對英美國家的習俗和學生生活日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興趣,在日常授課中根據課堂的容補充相關的英美文化或文學知識。
核心素養中的語言素養除了包括書面語言,交流,掌握語法,閱讀和寫作能力等,還有口語表達,外語交流,使用運用外語。而由于試題主要考閱讀和書面表達,導致學生只重視這兩方面的提高,而忽略了語言最重要的口語和交流方面,然而這兩方面又是英語學習中最有趣味性的兩個方面。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我們可以通過組織課前演講,定期英語角,英語小劇場,英語交流日等活動,讓學生用簡單的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在生活和交流中刻意使用英語,讓學生對英語不再有畏懼感和陌生感,反而增添了自信和熟悉感。在這些活動的組織中,采取英語優秀生和學困生組合的方式,在交流中有困難時學困生不會因為不會表達和應用而失去興趣,他們可以通過向英語優秀同學去求幫助的方式不斷汲取知識,在此過程中,英語優秀的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知識學以致用,勤思考,從而提高自己的知識牢固度和應用能力,并查漏補缺,不斷進步。最后這些活動還能在交流中增進同學們的友誼,形成熱愛學英語的良好班級氛圍。
當然,學困生基礎知識及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長期堅持才會有效。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更明確更全面有效的教學目標,也給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新也更貼合實際的指導,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把核心素養的要求和對學困生的轉化有效結合,不僅能讓我們走出迷霧,注意到更直接有效的方法,還能讓我們的教育對學生進步有更全面的效果,學生的發展更全面,我們的教育也就更成功。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授人以魚,傳授知識,還有授人以漁,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錘煉他們的學習方法,使學困生在擴展外語知識的同時,提高外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