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河北省威縣第二中學,河北 威縣 054700)
新地理基礎課程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實行,與之前相比,改革之后的教學方式在許多方面都有很大改變,比如:教學方式,教材,教學評價,師生互動等方面。新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從中協助,指引學生分工合作,鍛煉他們獨立思考,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這跟以前的教學策略大相徑庭,由此觀之,針對新課改后地理教學策略的分析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必要探索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來解決地理課堂中的相關問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師教兩三年就輕車熟路了,因此,從教兩三年后就開始吃老本,看看教材就上課。而現在,在課堂教學中教材內容最多只占到一半,師生互動中產生的新內容約占40%,剩余的部分為學生創造性生成的內容。所以,現在的地理教師都應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如果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就適應不了新的教學,如有的課會因多媒體操作不熟悉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徹底轉變觀念,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并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把課上新、上活,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通過轉變地理教學策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由地學習成長。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曾經說過,如果不能塑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所采取的任何教學方式,都無法發揮教學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應當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通過結合學生近階段的學習狀況以及個性特征,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增強課堂學習熱情,對地理產生興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設備,將圖片與視頻結合,展示課程內容,通過探討與課程相關的話題來進行課程引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在視頻上展示國內外的地理風貌,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世界地理的博大精深。通過微課教學,加強課程中重點與難點的掌握,有利于學生根據教師思維進行跳躍,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與課后溫習,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下進行有效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師生在關系課堂中主要表現為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跟隨教師轉,而在新課改理念下,師生交往應側重對話、參與及師生關系的相互構建,當學生體會到師生之間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后,就很容易把心里的困惑說出來,從而鍛煉培養自己的鉆研精神和自信心。比如說做習題的時候,可以請學生自己上臺展示答案,另請學生為其作點評,這大大鼓舞了學生的自信心,實現了師生之間由行為到心理上的溝通,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系。
許多學生感覺高中地理難學,知識點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多,而且這些知識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較遠,枯燥無味,難于理解和記憶,致使一部分學生對高中地理的學習有一定的畏懼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趣味性,教學與生活較遠,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相脫節,大部分學生學習高中地理靠死記硬背,致使學生對知識點記憶不強,出現記憶不清或相互混淆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績的提高。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將地理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地理教學中,受傳統的古板教學方式影響,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為了突出地理的現代化教學,可以在地理課程中選用多媒體教學,這通過在多媒體課件中添加圖片、視頻等網絡元素,使地理課件變得生動形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還可以使得地理的講解過程變得簡單,多媒體教學在地理課程中的應用使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由于高中地理課程多、時間緊、信息量大。以前的地理老師在講課前需要仔細備課,編好教案,在課堂中還要把書中的知識點用粉筆寫在黑板上,這樣一來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有時候教學內容還沒有教授完就到了下課時間,影響了教學效果。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老師可以事先把教學內容制成課件,然后存放與計算機投影儀中,還可以把課件放到網上,在課上沒有鞏固好的同學還可以在業余時間在網上進行課件查看,這樣一來既免除了地理教師課下備課的勞累,也增加了課堂上地理教師講授的地理內容。
總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科教學課堂策略也不能因循守舊,必須隨之做出適當改變。通過課堂氛圍的改善、開展一系列課堂活動、更好的傳遞知識、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來轉變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很大幫助。用新穎、有趣、開放自由的教學方式傳遞地理知識,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對教學質量的改善和師生關系的促進都起著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