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娜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易州九年一貫制學校,河北 保定 074200)
情感教學,顧名思義是指教師在結合學生實際特點的基礎之上,對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進行挖掘,并通過這一方式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力量,使其始終處于最佳的情緒狀態,進而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具體知識的學習中去。筆者從事初中數學教育多年,在開展情感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認識與看法,現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這一教學理念進行詳細的分析與闡述。
傳統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模式,往往由教師牢牢占據著絕對的中心地位,學生卻自始至終都處于一個非常被動的學習狀態。很多學生都形成了“老師講什么,我就學什么”的學習觀點,嚴重制約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情感教育會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的點滴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熱情,促使其在積極、昂揚的精神狀態下主動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們以往被動的學習狀態,實現了“要我學”向“我要學”狀態的積極轉變。
縱觀當今的數學教育現狀,我們不難發現,有的學生即使掌握了系統而扎實的數學理論知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并不能很好地解決一些基本的數學問題,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畸形人才。導致這一現象的出現,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之外,與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重理論知識傳授、忽視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教學理念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學生的情感運用需求,對他們實施充分的數學實際運用教育。
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深刻影響,追求學生考試成績的最高化,教師更傾向于在課堂上向學生大量灌輸既成的理論知識,并片面地認為自己灌輸給學生的知識越多,學生的數學視野范圍與最終的考試成績也才能得到更高的保障。殊不知,這樣導致很多學生只學會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到的一些淺顯知識,除此之外的廣闊知識體系他們卻未能很好地涉及。情感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優秀教學理念,提倡教師要自我發現、自我分析以及最后的自我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模式。
很多教師認為數學中僅僅存在著數學定理以及公式,不像語文、政治等人文學科具備足夠的情感因素可用來對學生施情感教育。其實,這是對數學這門學科的一種錯誤認識。不可否認,數學具有嚴謹、抽象等學科特點,但是這并不代表它就不具備積極的情感因素。
研究表明,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興趣以及探究欲望,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之上,給予他們更多的肯定與鼓勵。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求知欲望以及上進心,又可促使他們將這一短暫的情感沖動無限轉化成積極而持久的情感因素,進而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及學習興趣。傳統教學理念下存在著“優等生”與“后進生”的區別。但是,情感教育理念卻認為,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有著各自的情感優勢與不利的情感因素,提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其不同程度、不同內容的情感關注,力求實現“教育面向全體,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的這一教學目的。
后進生因為學習成績較差,在情感上更傾向于“缺乏自信”“害怕他人嘲笑”“沉默而消極”等表現形式,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除了要不斷更正自身的教學理念,逐漸改變對他們的態度之外,同時還應當對他們進行充分的激勵與肯定,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真誠關心與呵護,這樣有利于他們逐漸由“厭學”“畏學”的情緒調整為“愛學”“樂學”的學習狀態,為推動他們數學成績的進一步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優等生因為學習成績較好,可能一直都享受著來自老師和同學的關愛與羨慕,這就很容易滋生驕傲、自滿、自我炫耀等浮躁心理,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對他們在知識的學習上進行更高層次的要求,同時還應實施情感上的教育,教導他們學會虛懷若谷。
師生心與心之間的溝通會帶動學生普遍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為更好地開展情感教育、實施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著名學者羅增儒教授曾說:“知識插上了情感的翅膀而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幽默與魅力。”所以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優秀教師,必須對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形成深刻的認識,并靈活運用到自身的教學實踐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數學教學注入無限的“藝術風光”,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