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
(赫章縣平山鎮中心小學,貴州 赫章 553208)
近年來,在我國教育領域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可謂是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在改革的洪流中,各種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受到的沖擊和挑戰可謂是前所未有,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亦是如此。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一直是制約教學成效提升的“軟肋”,不少的小學語文教師苦于找不到好的提問方法,讓整個的提問過程幾乎變成了一種擺設。在新形勢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該如何實施和改進成為了每個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縱觀現如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現狀,在有效提問上存在的問題十分突出。這些問題長時間得不到有效解決的話,對于課堂成效的提升都會起到極大的阻礙,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有效提問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清晰和透徹。有效提問是現如今衡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指標之一,越來越多的教師對于有效提問變得十分重視。但是重視歸重視,不少教師對于有效提問仍然處于“一知半解”的尷尬局面。還有部分教師對于有效提問的認識十分片面,在課堂上僅僅是把問題拋出即可,對于問題的解答則顯得“不聞不問”。久而久之,這種虎頭蛇尾式的課堂提問模式讓有效提問變得流于形式,最終的效果與最初的初衷相差甚遠,再也不是原來的樣子。
第二,小學生對于課堂有效提問掌握程度嚴重不足。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的開展有效提問,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離開了學生的“提問”是不完整的提問,是差強人意的提問。但是還有很多的小學生根本不了解有效提問,對于教師開展的各項教學活動也是完全不配合,教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想出來的問題到了學生這里就似乎變得完全沒有了價值。學生整個的狀態心不在焉,左耳進,右耳出,完全不在狀態,且有效提問缺少了學生的配合和互動,最終體現出來的效果勢必會變得大打折扣。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第一步是問題的設置應該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不少教師在問題設置上不太重視問題難度的拿捏,提出的問題要么就是過于的簡單,根本讓學生“不屑”回答,要么就是提出的問題十分瑣碎,并且加上了諸如“對不對”、“好不好”等諸多的限定。很顯然,這樣的問題設置十分不科學,對于學生思維的激發幾乎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問題的難度設置應該花費教師一些心思,既不能過于的浮于表面,又不能十分的晦澀難懂,開放性且難度適中的問題為最佳的提問方式。例如,教師在進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一系列難度步步推進,思維步步深入的系列問題。通過對每個問題的逐漸解答讓學生對課文的知識與內容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和深度的掌握,最終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通過“階梯式”的問題引導,小學生原本束縛的思維被逐漸打開,思維的桎梏被逐漸打破,課堂有效提問的成效逐漸彰顯,教學成效也隨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學生本身就處于好奇心和探究欲都極度爆棚的特殊年齡階段,此時的他們感性認識高于理性認識,凡是有趣的事物就十分感興趣,反之則完全是“不聞不問”。因此在加強有效提問的過程中,問題的趣味性也是教師應該兼顧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教師的提問應該緊扣教學內容,并且以學生的實際認知作為基本出發點,融入相應的趣味性內容則能夠讓整個的問題十分“對胃”。面對趣味性十足的問題,學生的抗拒心理漸漸變得不那么強烈,愿意跟隨教師的腳步一點一滴的思考,最終通過不斷的思考和摸索找尋到一條最佳的“破題思路”。例如,教師在進行《雅魯藏布大峽谷》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為了讓自己的提問變得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就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的方式調動和激發學生的興趣點所在。在視頻的引導之下,每個學生的視覺、感覺和聽覺等被充分調動起來,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得到擴展。很顯然,這種具有趣味性的問題引導方式遠比以前生硬的拋出一個問題要求學生回答要好很多。這些都是教師在日復一日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總結出來的有效提問好方式,值得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和借鑒。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還需要在問題的開放性上狠下功夫。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變得異常重要。有效提問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找尋到一個所謂的“正確答案”,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答案類型都是完全允許的。換言之,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盡量多提一些開放性問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多思考 、多揣摩,最終能夠提升自己的質疑和挑戰權威的能力。在有效提問中不要盲目迷信所謂的“權威”,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才是自己最為重要的學習財富。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過程十分復雜且系統,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思考與摸索,通過各種努力和嘗試找尋到有效提問的方法與途徑,讓學生在有效提問的刺激下“火力全開”,最終收獲滿滿的知識與力量。同時,在有效提問的引導和刺激之下,原先一潭死水的小學語文課堂一下子變得活力滿滿,學生的學習狀態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