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瑛瓊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洛口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2800)
引言:語文可以說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過程。學生從中可以了解到歷史、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與思想,而寓言故事更是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精彩,每一則故事的背后都蘊含了對歷史文化、歷史背景、人文思想的回憶與評價,通過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來向學生展示,將其引入到語文課堂上正是為了幫助小學生學習這些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健康的思想、合理的價值觀以及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而且通過寓言引入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言語文化的多樣性,對學生語文課程的學習與進步也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每一篇寓言都是一個世界,那么該如何讓學生融入到這個世界中去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呢?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寓言教學時,可以先創建起一個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接觸之始就開始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在這種濃厚興趣的推動下,學生在進行進一步了解時可以更快地融入其中,更加深刻地去理解這個獨特的世界。教師還可以嘗試著利用一些經典的語言作為引入每一則寓言的開場,從而推動整個語文課堂的展開,讓學生的寓言閱讀興趣從一開始就被強烈地激發出來。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寓言故事都會在故事的尾端向所有人闡述故事蘊含的深意。所以教師在選擇寓言素材時,可以挑選一些與小學生共鳴性更好的寓言故事,這樣學生能夠被更進一步的被吸引。為高效的語文課堂鋪墊基礎。
比如說,教師在教學《守株待兔》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選擇在課堂的開端先引入一段小動漫片斷:一個人在樹邊睡覺,一只小白兔砰的一下撞在樹上,然后每天那個人就在樹邊睡覺……通過這樣的動畫片段開場可以極大地勾引起學生對寓言故事的興趣,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故事,讓學生能夠在享受寓言的同時學習寓言。而且,這種故事情境下,學生可以充分地理解到守株待兔的后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一無所獲,想要獲得就要去努力的人生道理。
寓言故事為什么可以深深地吸引學生的興趣?除了其故事本身的情節以外,更重要的是故事中對言語、文物、環境的表達方式都是極其生動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聲臨其境。而且寓言還會使用各種不同的修飾手法,強化寓言蘊含的情感,增強故事的沖擊力。教師在進行寓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寓言的這一特點,在閱讀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寓言的言語表達手法,讓學生進一步的解讀寓言,從而揭示寓言的寓意所在。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因為年齡偏小的原因,縱然寓言表達方式都比較強烈,但在實際閱讀時依然存在著無法正確理解總結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好寓言教學引導工作,讓學生能夠逐層理解,由淺到深,最終達到完全理解的程度。
比如說,教師在教學《亡羊補牢》這篇故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強調主人公并不是所有的羊都被狼叼走了這一點,只要進行彌補,損失就會降低到最小這一點。而且可以讓學生對主人公最后的結果以及如果進行彌補的結果進行對比,就可以發現亡羊補牢是有效的補救措施。這樣學生就能直接明了地理解這篇故事所蘊含的寓意【1】。
為了能夠進一步地增強學生對寓言故事的感受以及對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來展開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寓言教學。通過這種開放式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被最大程度的調動起來。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寓言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背景組織情節還原活動,讓學生自己創建劇本、對話內容。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去感受故事的深意。
比如說,教師在教學《紀昌學射》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扮演,確定主要人物:紀昌與子衛。然后讓學生自由發揮,通過扮演著兩個角色親身地感受人物情感,通過情感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故事中所蘊含的深意與道理:只有擁有良師,而且愿意去堅持努力,最后才能夠獲得成功【2】。
總體來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一定要重視把寓言故事教學的進行。教師要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在課堂上創建情境、借助手法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理解,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優異的品質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教師要注重現實生活,用寓言來寓意生活,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生活觀與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