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艷麗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漕河鎮漕鎮第二小學,河北 保定 072550)
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學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愿、高興的事情。趣味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創造愉悅、寬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進而達到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加強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趣味教學研究,對小學英語教研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游戲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堂活動之一,在游戲中學生的注意力往往可以高度集中,學習效率也會倍增。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引入游戲教學方法,將教學知識點融入游戲之中,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自主挖掘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內容。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單詞接龍游戲,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字母,要求學生在5秒鐘內說出一個以該字母開頭的單詞,然后再以該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作為首字母,說出另外一個單詞,以此類推,直到接不下去。再比如,教師可以模仿某一單詞發音的口型,讓學生根據口型來猜單詞,誰猜的最快就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可以糾正學生的發音錯誤,鞏固學生的單詞記憶,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實現英語教學目的。
小學生普遍對英語教學缺乏興趣,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于英語與他們的現實生活很少發生交集,讓他們產生了英語無用的錯誤認知。對此,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變抽象為具體,將枯燥乏味的英語學習與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實踐自己的英語技能,感受英語的應用價值,逐漸提高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如在教學fruits時,教師可以把蘋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帶到課堂上,結合實物進行相應的單詞教學,在具體可感的實物面前,學單詞不再是一件刻板枯燥的事情,而是變得學有可用,從而大大提高單詞記憶的效率。再比如,在教學打電話時,教師可以將玩具電話、玩具手機等帶到課堂上,讓學生模仿英語打電話的情境,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還可以突出英語學科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兒歌作為一種聽覺藝術,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特別是英語兒歌,由于節奏明快、韻律優美,深受小學生喜愛。教師可以將兒歌教學融入英語教學過程中,為單調乏味的課堂注入一絲音樂美,用音樂洗滌學生的心靈、愉悅學生的情感,在兒歌演唱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初步掌握英語的重音、節奏等,促進學生英語語感與英語聽說能力的發展。如在教學fruits時,教學可以帶領學生唱:“香蕉banana軟又香,蘋果apple紅又甜……菠蘿pineapple香香香”,這首兒歌的語言淺顯易懂、音韻自然和諧,通過學習這首兒歌,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讓學生輕而易舉地掌握了各種水果的英文發音,避免了英語單詞教學的枯燥與乏味。
喜歡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教學知識點融入生動有趣的故事之中,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完成知識傳授。教師在運用故事教學法時,應該選取一些情節性、趣味性比較強的短篇故事,不宜采用一些寓意深奧、內容冗長的長篇故事,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最大化發揮故事教學法的應有價值。如在教學on、in、behind、at、under等介詞時,如果直接給學生講解各種介詞的適用場景及用法,很難在短時間內講清講透,并且理解難度非常大。對此,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教學法,將各種介詞的用法與故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各種介詞的用法和特點,為進一步的深講透講奠定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貓捉老鼠的小故事,還可以制作一套多媒體課件,邊放課件邊講故事,通過描述老鼠東躲西藏、貓在后面緊追不舍的情景,靈活運用各種介詞。如“老鼠一會鉆進箱子里(in the box),一會鉆到床底下(under the bed),貓在老鼠后面緊追不舍(cat is behind the mouse)”,這樣不但能夠用情節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而且寓知識于故事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這些介詞的基本用法。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愿意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應該靈活地運用游戲教學、情景教學、兒歌教學、故事教學等多種趣味教學法,將課堂打造成豐富而有活力的興趣課堂,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逐漸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快樂、主動地開展學習,真正地愛上英語課堂,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