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淑紅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第三小學,河北 保定 074200)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另外,數學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作用是任何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一種帶有濃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傾向,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探索新知識不可缺少的動因;也是激發學習熱情、產生內在動力的關鍵。
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條件。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從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抓起,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學習新知識。
傳統教學以應試教育為總導向,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通過考試為目的,因此教師多應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看做知識的接收者,而自己作為知識的傳輸者,單一地將課本上的知識強行傳授給學生,這樣的課堂不僅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隨之降低。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是憑借直覺的好壞,而不是經過理性分析。這種認知傾向表明,學生對于感興趣的事物會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對于索然無味的東西會表現出心不在焉、充耳不聞。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對知識的處理方式及傳授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節課下來,教師講得筋疲力盡,而學生什么都沒有學到,導致教學效率偏低,學生對于數學課堂的學習興趣隨之降低。這就是傳統教學模式與理念存在的弊端。
學習本身就是一件重復性較強、較枯燥的事情,加上小學生對事物的耐心有限,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會表現出厭學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及時發現問題,并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這樣學生才能產生一定的積極心理,對數學學習才能更有興趣與自信心。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適當關注學困生,課下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并從教師的角度幫助他們脫離出來,更多地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接觸,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信任老師,與老師做朋友,更能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就是個體積極探索事物的認識傾向。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表現即學習興趣,興趣也是學習的動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便會主動探求知識,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小學生來說,興趣可以引領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因此,提高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造成兩極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先產生一定的興趣,就會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對這件事產生探究欲望,因此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學習數學也是如此,首先必須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愿意學,進而才能學好數學。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教師應當牢牢抓住學生的這一特性,巧妙建立有效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情景,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主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講授《圓的認識》這一課題時,為了讓同學們認識圓心的位置,可以引入這樣的探究問題:觀察家中的圓形鍋蓋,鍋蓋的把手為什么要設置在圓形的中間?設置在圓形的側面可以嗎?這樣的問題貼近生活,小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很容易主動思考,這樣就可以活躍氣氛,引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思考此類問題,得出結論鍋蓋的把手處即為圓的圓心處。
再如:針對《長方形表面積》這一課題,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感受到實際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長方形有六個面,同時在實際問題中并不是六個面都需要求的,為此設計這樣的探究性問題:假如我們的教室需要重新粉刷,為了節約成本不浪費涂料,請同學們觀察,粉刷我們的教室一共需要粉刷幾個面?頓時,同學們變得活躍起來,有的抬頭左右看,有的商量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需要粉刷五個面,還要除去黑板和門窗所占位置。這樣的探究問題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因此他們愿意參與其中,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學到知識,如此,學生可以認識到實際問題中的長方體不一定六個面都需要求。創建這樣的情景,不僅能讓學生互相討論共同參與,還能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及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傳統課堂中的填鴨式傳授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僅僅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這對學習是很不利的。多數學生會因為課堂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對數學課堂的學習興趣也會大幅度下降,因此,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思考問題,討論并自主解決問題,能夠讓他們更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在自主學習中學到更多知識,同時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解“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應用課題時,老師應當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與機會,提出實際應用問題:“學校的操場進行改建,原操場寬度20米,如果寬度減少5米,面積則會減少150平方米,據此求操場改建后的面積是多少?”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分組討論,動手畫一畫圖,看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最終可討論出幾種解決方案:
1.先用150÷5=30(米)求出操場的長度,操場寬度減少5米,即20-5=15(米),這樣就可以求出操場改建后的面積30×15=450(平方米)。
2.同樣先求出原來操場的長度30米,在求出原來操場的面積30×20=600(平方米),根據改建后面積減少了150平方米得出改建后操場的面積為600-150=450(平方米)。
3.原來的寬是減少的寬的4倍,也就是后來的面積是減少的面積的4倍,那么現在的面積就是減少部分的3倍,改建后的操場面積就是150×3=45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