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先
(吉林省公主嶺市八屋鎮中心小學校,吉林 公主嶺 136100)
提升小學生的作業質量,其實也是教學設計的一部分。為了提高作業質量,我們要重視學生主體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動,從學習態度上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可以通過作業設計來達到讓學生愛寫的目的,作業的布置要照顧學生的需求性、主體性,綜合各方面因素來設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盡量讓作業少而精,重點在精而不在多,過多的作業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會對學科產生厭惡,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布置作業,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會使學生產生過重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在教學中,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只有多練習才能多積累,貫徹實施題海策略,然而每個教師布置過量的作業就導致多個科目累積下來,小學生一天的作業量就非常大。這樣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壓力,長時間面對枯燥乏味的數學作業會導致學生心情煩躁,對數學學科產生消極情緒。原本應該是鞏固課堂知識、作為課堂延伸的作業反而起了反作用。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甚至差距較大,但教師布置的作業卻是相同的,這對基礎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來說是吃不消的,同時也不利于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拓展知識范圍。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拉開梯度,幫助學困生建立自信,也給學優生創造更進一步的機會,為各水平層級的學生制定獨屬于他們的作業.做比自己能力高那么一點點的作業,逐步提升個人能力,縮小班級差距。
作業雖然每天都在布置,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對于他們所布置作業的目標是不明確的,每一套習題分別能夠對學生哪方面使知識的能力起到優化作用、學生是否喜歡做這樣的題目、今天的題型有沒有和昨天的重復,作業有沒有達到自己所希望的作用和效果等,都是被很多教師所忽略的問題。教師只是一味追求作業的量,而沒有在作業的質上面做文章,作業設計充滿隨意性和盲目性,而且普遍存在作業內容和形式單一的現象。
教師對作業的內容選擇上,應針對教學目的性,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強化訓練來鞏固知識。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及時復習、掌握課堂的教學內容,這也要求教師對教材具有深度理解和駕馭能力。
享受成功是保持學習興趣長久的保鮮劑,并能在內心起激勵作用。機械的重復性作業常常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因此,在作業形式上要注意多樣化、趣味性。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要理論聯系實際,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例如:在教學長度、重量、時間、面積和體積時,由于這些量的認識比較抽象,學生在這方面的感性認識相對比較貧乏,造成學生對量的觀念的正確建立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在教學此類知識時,做到加強實踐,增加感受。
傳統布置形式是全班同學做相同的作業,便于批閱,也便于應負學校領導的檢查。事實上,學生之間客觀地存在著個體差異,統一做相同的作業,勢必不利于學生的個體發展。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優生無法“吃飽”,學困生又無法“消化”的現象,達不到作業的真正作用。教師可以布置多層次的作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內容。
單一、機械的作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適當布置一些開放性作業,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重組、優化,提高分析和運用能力,發展創新思維。與其他學科不同,很多數學作業練習在條件和結論一定的基礎上,解題的思路和策略往往不止一種,設計有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數學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從而培養起學生自主分析和探索的能力,同時也助于增強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開放性作業是從實踐操作、多向思維和知識歸類等角度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性作業注重提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舉一反三,開拓培養學生多種思維的途徑,開放性作業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多種多向思維性。可以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思等途徑,訓練和開啟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拓展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敏銳性。
教師布置作業要緊密結合課堂所學知識,適時練習,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理解由淺入深。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就課上的某個知識點進行大膽的探索和推理,然后去總結和歸納,從而形成適合自己的理解和記憶的風格,作業的時效性不僅能啟發學生思維,同時又能使學生養成善于總結歸納的好習慣,為掌握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作業設計既要遵循新課程改革理念,要面向全體學生,了解學生情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數學作業生活化、多樣化、創新化,不至于讓所學知識遠離現實,同時要針對學生不同層次、知識結構的特點,針對性的設計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