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
(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永豐鎮小學,四川 南充 637000)
情感教育已經成為目前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及發展趨勢,受到了相關學者及教師的高度關注,成為現有研究熱點之一。語文作為具有強烈情感色彩與藝術特征的學科,初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可培養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身觀,教師可利用情感教育法,在課堂中融入情感,實現與學生情感共鳴的目的,可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情感素質[1]。
在課堂中,教師以教育學和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注重并對學生的觀念、態度、情感進行引導,培養其成為可控制自我情感、激勵協調他人情感的優秀人才即為情感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幾點作用:一是詩化教學內容。語文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初中語文中,教師利用情感教育法可創設“情景交融”的氛圍,將教學內容詩化,使其具有身臨其境之感,以免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初中課文收錄了眾多優美的篇章,為學生提供審美對象,利用情感教育,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利用語音、視頻、圖片等引導學生欣賞課文中的美,以審美眼光發現美,提高了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三是陶冶學生情操。思想作為行為的前導,人生中,教師為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十分重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實現此目標,將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通過一個個不同主題的文章,讓學生感受到感恩、責任、親情、友情等,體會平凡人的不平凡事件,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
教師對于語文情感教育實施效果具有較大影響,其素養可決定教育質量。因此,教師應當不斷進行自身知識、情感引導等能力的完善,加強情感素質。首先,教師應當對自身的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充滿語文教學的熱情,以此為基礎對語文教學方法認真鉆研,以自身為榜樣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實現情感教育,切身體味文章中的友情、親情、責任等。并且,教師應當尊重、關愛、理解學生,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個性特點,幫助學生健康積極的成長,發揮正面情感教育作用。依據不同文章的理解,對學生感悟教材體驗進行引導,讓其充滿學習語文的信心,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其次,教師應當隨時保持自身良好的行為舉止與情感狀態,學生會對教師行為進行模仿,當教學過程中遇到困難,保持心態樂觀,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以此培養學生迎難而上,樂觀積極的心態;最后,教師注重自身表達力、理解力、概括力等方面的提高,可深層次分析理解文章情感,從容應對學生質疑與體溫,與學生進行零障礙的溝通交流。當教師充分理解文章情感后,利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可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更好理解,實現課堂的有效互動。
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在某種程度而言是應用情感教育的重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是否已經建立學習語文課堂內容的興趣,讓其欣賞并學習教材中對教材正確應用,體味其中蘊含的情感因子[2]。可創設課堂情境,學生可在清醒中對自我情感體驗有所認知,營造良好的感情氛圍,語言文字向生動畫面轉化,學生可切身體會教學內容,獲得情感的共鳴。
如,在進行《背影》教學中,其中蘊含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刻情感,通過“走、探、攀、縮、傾”描述了父親過鐵道的動作,樸實的文字將父親形象生動勾勒出來,但由于學生對于當時時代的并未親身經歷,盡管可以讀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卻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教師可在此播放《背影》電影片段,利用直觀的視頻為學生展現當時的情景,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愛的偉大,父親當時難以言說的深厚情感,進而提出問題“想想生活中,父親為你做過哪些令你感動的事情呢?”引導學生感悟父愛的偉大,開啟學生對親情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孝順服務的意識與行為。
初中學生已經構建一定的世界觀,但并未發育成熟,仍然存有幼稚的心態,盡管已經用自身觀點看待世事,對美丑進行甄別,卻仍會受到周圍環境、語言、氛圍等方面的影響。教師應當對時代脈搏時刻掌握,觀察學生身心變化,充分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中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如,進行《土地的誓言》教學中,其中深刻的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懷,深深眷戀著故鄉,抒發了淪喪國土的壓抑情感,學生可以體會其中的愛國情懷,卻難以理解作者的壓抑情感,因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現九一八的歷史影像、圖片等,組織學生查找史料,了解國家每一寸國土都不容侵犯的意志,安排“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生為組長,組織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其歷史、現狀等,參與到討論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還能激發其愛國情懷,促進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通常長期的情感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學生將逐漸培養出家國情懷,明晰自身肩負著時代責任。
總結:綜上,本文主要從提高教師情感素養、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這幾方面出發,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對策,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