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素允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橋頭鎮中心校大白塔小學,河北 衡水 053400)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數學教師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要關注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小學數學作業如何進一步改變現狀,在有效性作業的設計上有突破性進展,關鍵是在設計常規性作業的同時,根據新課改要求更應設計自主性作業。要把實踐性、趣味性、開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體,這樣就能把學生從封閉的數學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融入學校、家庭、社會廣闊的天地中去鍛煉,去實踐,從而實現數學學科的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做到學科間融合,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這是實現基本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體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內外作業。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 形成基本技能。面向全體學生而設計的。除課本和園地中的基礎題目練習與訂正外, 根據四年級計算量增大、運算律難掌握的特點, 又使每日練習進行了優化, 變集中練習為分散鞏固, 增加了每天課前一聽算, 每日結束一計算, 將難點與易錯點分散練習, 做到計算天天練, 將計算方法慢慢內化到靈活應用, 增強了學生計算穩定性和準確率, 每天幾道題使學生作業負擔不重但掌握牢固, 隨著學生計算能力的增強, 成就感也隨之而來, 學生計算興趣越來越高漲。
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 將所學知識進行必要的延伸和發展而設計課內外作業,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觀察、比較、綜合、推理等數學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新知時, 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 出錯比較多的地方。要根據學生的錯誤, 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在學生的認知難點, 設計數學特色作業。譬如:在學習完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它的意義是 (a+b)的和個c就等于a個c加b個c。意義的理解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形式: (a+b)×c=a×c+b×c。經過分析, 學生出錯的原因是對乘法分配律的意義理解不夠透徹。針對學生錯因。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在香蕉圖 (見左圖)里, 你能發現乘法分配率嗎?這里一共有幾根香蕉, 請用不同顏色的筆圈出。(5+12)×3是怎么數香蕉根數的?5×3+12×3又是怎么數香蕉根數的?請你為 (4+6)×3=4×3+6×3配一副圖。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 讓學生動筆圈一圈、畫一畫,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思維能力較強的孩子會很快地看出 (5+12)表示先第一行左邊和右邊的香蕉加起來。再乘3表示有這樣的三行。而5×3表示左邊三行香蕉數, 12×3表示右邊三行香蕉數。最后把兩邊的香蕉相加。
思維能力較弱的孩子, 通過老師設計這樣問題的引導, 它的思維方式也能有提升, 從而促進對乘法分配率意義的理解, 避免錯誤的發生。
學生在一定的數學原型的啟發下, 通過操作, 進行思考, 并能歸納、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規律。面向有探究興趣的學生而設計。學生能帶著操作經驗進課堂、帶著新知識的理解和思考進課堂。課堂上學生表現出更愿意表現與表達, 表達有內容有思考, 學生小組交流更有激情,匯報更有邏輯性, 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考能力, 逐步形成動手操作經驗, 從而能夠優化數學作業設計, 減輕學生負擔, 提高教學質量。
譬如:在四年級下冊, 學習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幾 (少)幾的解決問題時, 我讓學生回家預習, 通過這樣幾個數學問題進行引導:圖中的數學信息是什么?通過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能試著自己畫線段圖分析圖中的信息和所求的問題嗎?通過畫圖, 你發現一份的數是誰, 多份的數是誰, 從而你能得出什么樣的關系式?并尋求家長配合。讓學生在家畫的同時, 動腦思考, 理解題意并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協同發展, 鍛煉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并以圖片的形式呈現, 互相借鑒學習, 得到了家長的支持。課上反應出的狀態是, 交流積極性高, 提高了學習效率, 而且學生對知識掌握很牢固,并自發的討論發現了做題技巧:抽象出一個通用的公式:一份的數×倍數+多的=多份的數。課下我又設計了一份特色作業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
做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幾、少幾的稍復雜的解決問題時, 給學生提供了思考問題的方向, 而且遇到這樣的題型, 學生知道圈出一份的數,并根據總結出的關系式列出方程, 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
對一周知識的回顧整理與總結, 面向全體學生而設計, 以“數學小報”形式呈現。初始階段“數學小報”內容主要包括:本周數學所學知識點、錯題集、趣味數學、單元知識網絡圖, 學有余力的同學可加入預習內容,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適當降低要求:能寫出本周學習主要知識點和錯題訂正集即可, 待能力提高再適當豐富小報內容。這樣一周知識的回顧與整理以輕松、多彩的形式呈現, 學生更容易接受, 并且加固孩子所學知識, 也能教會孩子會學習、善總結, 對知識進行積累, 讓孩子慢慢形成自我學習與回顧總結的能力。
據新課標的評價要求, 對特色作業的評價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特色作業的設置與應用并不是為了“作秀”, 而是真正地為教學服務, 在評價學生的數學特色作業時, 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對特色作業的評價要及時, 優秀的作品要隨時在班內表揚, 并通過展板、QQ群, 樂教樂學等平臺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讓家長也參與了進來, 并在學期末, 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頒發小小設計獎。極大的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