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永娜
(河北省定州市塔宣村小學,河北 定州 073000)
下面,筆者將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來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闡述。
我國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產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欲望,無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和“心理自由”的情感,為其創造性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探索未知的欲望,誘發創新意識。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發學生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產生疑問,引起思考,是學習的開始,疑問使學生萌發求知的欲望。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留有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學生提出能不能將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來推導。在推導圓柱側面積公式時,有的學生提出可不可以把側面沿一斜線剪開,展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側面積公式等。對于這些問題和見解,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必須加以鼓勵,都應從正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與創造性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心理學專家曾研究發現,良好的情緒能使學生精神振奮,而不良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教師必須愛學生,尊重學生,維護和承認每個學生的人格尊嚴和人格平等,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尤其是對那些學困生要多給些關愛,應讓他們時刻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不要把他們當作“觀眾”。
教師要注意傾聽他們的意見,對他們的缺點要給予諒解和寬容,分享他們每取得一點一滴的進步時的感受,使他們感受到由成功的喜悅發展到獲得創造性學習的快樂。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鼓勵送給學生,從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才能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學生才敢想、敢說、敢問、勇于創新。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講授多,學生思維少;機械記憶多,智能開發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就要敢于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挑戰,徹底改變將學生作為知識“容器”的舊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起來不至于枯燥無味。例如可以不間斷地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通過激趣、啟思、猜想、設疑、解惑和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多樣化的課堂組織形式,可以使每個學生真正置身其中,在與教師、同學的交往中做到經驗共享,學會合作和發現自我。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因地制宜,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已有教具或制作的教具演示和讓學生親自操作等手段,為學生盡可能多的提供參與的機會,達到使學生眼看手動,思維和動口相結合。在教學中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使學生身臨其境,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操作的過程精心組織指導,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活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領會知識的更新與前后聯系,使其學得輕松愉快,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培養了他們戰勝困難的決心,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使其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
想象力是創新的源泉,它是數學發現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是創造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思維能力,就如愛因斯坦說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數學資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多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幫他們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發揮學習的創造性。
綜上所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鍵在于教師。只有我們教師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在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認識到開發學生潛能的重要意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會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