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賢君
(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新天九年制學校,貴州 貴陽 550018)
當前,素質教育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由傳統的教給學生知識轉變為學會知識,問題教學因此應運而生,且逐步形成了“創設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循環往復的教學模式。于是幾乎所有教師創設了問題,課堂上充斥著各種問題,令人目不暇接、無所適從。這些都無可厚非,關鍵是教師創設的問題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不求實效。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呢,我認為設置數學問題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數學看似枯燥無味,其實只要認真鉆入了其中,會發現數學知識比較有趣,也能從中感受到數學的美。
無論做什么事情,“有趣”才是第一位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時應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創設貼切學生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因此,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審美需要,選取和生活密切聯系的、生動有趣的、喜聞樂見的素材,從而增強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培養學生對數學課的積極情感,產生非常樂意學習的態度。
數學成績好的同學,通過做數學題、解答數學題,能夠從中找到快樂感,覺得數學知識非常豐富多彩,還能從中發現數學美。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很多題目都不會做,處處碰壁會戳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時間長了越來越美信心了。老師在課堂上要盡力創設數學問題的趣味性,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幽默、活潑、有趣,學生只有提高了興趣,學習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要對象,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使者。但老師不能把學生當做被動學習的主體,對學生強制灌輸數學知識,時間長了反而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問題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態度親切自然,具有親和力,而且要盡量留存學生思考的時間和擴展的空間。教師不能設計許多問題一個接一個地發問,變“滿堂講”為“滿堂問”,不要形成“教師問得辛苦,學生答得厭倦,表面問題解決,實際效果不佳”的局面。教師更不能設計那種形同廢話,表面熱鬧,實則浪費時間的問題,比如“好不好”、“對不對”之類。
教師應適當設計一些含錯解誤解的問題,鼓勵學生“班門弄斧”,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問發難,將學生的真實想法展現出來,從而暴露學習中的誤區。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讓學生成為名副其實的主體。
數學課堂是以數學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是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它發端于問題,行進于問題,終止于問題,但最終結果不是解決了多少問題,而是學到問題背后隱藏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數學能力。語文課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數學課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問題的創設一定要具有數學的學科性。現在有些教師在“理科文教”、“德育滲透”等理念的指導下,精心創設的問題卻沒有多少數學知識含量,也缺乏智力和數學素養的價值,學生被大量無關的事物所吸引,沒有將注意力真正集中到所學的數學知識上,有些教師甚至把數學課上得像語文課、美術課或者歷史課、說教課等。數學課就要上出數學味道,體現數學的獨有屬性。
究竟什么事“數學性”呢?數學不同于語文的明顯區別:它是抽象思維的學科,而語文是形象思維的學科。且數學知識中的邏輯推理非常嚴謹、周密,數學知識的連貫性比較強,前期如果沒有打好基礎,后期學習將會非常吃力。一環扣一環,環環相套,才利于每個階段的學習。如:數學的公式如果都沒有鞏固好,換算就無從下手,應用題就沒有辦法去做。三角形、圓柱、圓錐等幾何圖形的基礎知識沒有打牢,那么以后的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就難以學好,即使學習起來也非常吃力。
數學新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強調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數學開放題是達此目的的重要手段和載體,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把學生從單一的、僵化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也為數學應用和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平臺。
開放性問題的解決過程是觀察數學事實,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猜測、探究數學規律,給出解釋或證明的過程,包括嘗試、操作、想像、歸納、抽象概括等。學生正是在解決這類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創造。由此可見,數學問題的創設需要注重它的開放性。
開放的數學課堂是讓學生主動、全程參與教學活動,老師在課堂上熱情洋溢的講,如果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全程沒有聽進去,效果肯定不理想。老師不能讓課堂封閉、呆板,而要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把數學問題消化在課堂,消化在教學實踐中,不留下任何欠賬,才是學習數學的最好態度。
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互幫互助的學習觀念,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氛圍,養成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良好學風。在開放性課堂上開展“數學知識競賽”活動,讓所有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朝著數學的難題和堡壘去攻克,長此循序漸進,就會慢慢提高整個班級的數學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