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才
(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羊三木回族鄉劉皮莊完全小學,河北 滄州 061100)
為符合時代發展變化,新課程改革進入校園,整個的教學環境、理念等都充滿了活力與動力,因而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得到普遍應用。教師在應用問題情境教學時,一般都會有目的地去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思考興趣,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解決數學問題。這個過程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能根據教學任務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最后回歸數學教學的知識總結。
創設問題情境實際上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教師要做好這個工作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某一年級的教學目標、各班級學生整體的認知能力、學生的配合程度等等。由于創設問題情境不是簡單的工作,教師在教學時仍會遇到各種問題;此外,根據對教師和學生的訪談調查,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確實存在以下問題。
由于新課程改革,各個學校均有引入各種新教學法,其中包括問題情境教學法,許多教師也樂于接受新教學法的引入。但是面對琳瑯滿目的教學法,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時,存在認知不足的現象。部分教師為追求教學時尚,使課堂氛圍活躍,上課時甚至出現創設多個問題情境來擴充一堂課的內容,從而造成課堂時間不足,學生反而弄不清一節課下來主要學了什么的結果。在使用問題情境創設教學法時,部分教師并未意識到提出問題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教學任務教會學生數學知識,而非只是以形勢來喧賓奪主。最終問題情境教學法在應用時失效。
例如:同樣是用過河的情境進行平均數的教學,有的教師因為沒有將數學問題恰當的放在具體情境中,就是因為教師沒有對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內涵有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認識,導致教學偏離了主題。因此,教師應當清楚的是,問題情境教學要針對某一數學知識,在生活情境下提出針對型問題,即創設一個有效的問題情境,逐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而非盲目追求多情境的創設,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教師的思想體系比學生思想體系成熟現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情境創設教學法時更偏向于利用生活情境提出問題,有時甚至認為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要與生活聯系,否則就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事實上,學生在小學階段特點鮮明,其生活經驗、知識經驗、認知能力、身心發展規律仍然處在發展階段,各方面能力有限。部分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忽略了這些問題,因此提出的問題有時不能很好地激發引導學生進入數學學習狀況,學生不能接受提出的問題情境。因而問題情境是無效的,教學效果自然不佳。
問題情境單一化,并不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一個或兩個,而是指教師在應用問題情境創設教學時,沒有做到問題的層層遞進,最后對問題進行延伸。例如,在學習“大數的認識”一節時,教師提出的問題是“你們收到的最多的壓歲錢是多少”,學生必然會舉手回答,之后教師便是引領學生進入“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沒有更多的推進與延伸。在“大數的認識”里設計到的是億的認識,僅僅從壓歲錢開始導入,最終學生對億的認識就會弱化。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是存在單一化的問題。
我們知道好的問題情境能夠將學生帶進數學知識的海洋,“華而不實”的問題情境會導致學生學習時產生困惑甚至做無用功。由以上三點存在的問題,以下是結合實際教學提出的幾點策略:
針對教師課堂教學的多個問題情境創設問題,首先教師要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數學教研討論、參加培訓等活動全面深刻地了解并認真思考該教學法的內涵以及方法,進而明白教學不應只是追求時尚,活躍課堂氛圍。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設計時,教師盡量做到精,以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之中,仔細講解學習思路。
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教學復雜之處在于要達到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課前要考慮多方因素,例如問題情境的提出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還要考慮學生能否接受。做到這些,才有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此外,問題情境的提出應當是要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有時教材知識與實際生活有一些出入,因而教師要在實際生活的基礎上要做恰當的調整,使其符合數學內容,又要符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更要注重問題的可接受性。因此為了解決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忽視“可接受性”的問題。例如,在學“比的意義”時,教師可以直接問學生本班班級男生多還是女生多,男女生各多少人。
教師要創設一個有效的問題情境,應當考慮到提出的問題能夠將學生帶入當前教學應當解決的問題當中,同時又蘊含著與當前問題有關,讓學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情境營造了一種“完而未完,意味無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學心理境界讓學生迫不及待而又興趣盎然地去繼續學習,這樣可減少課外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循著教師講課的線索去繼續閱讀材料和思考問題的興趣,使學生能保持一種經久不衰的探索心理。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具有延伸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同樣還是以“大數的認識”為例,這節內容是小學四年級的內容,教師考慮到此時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可以提出“你們知道爸爸媽媽在你們讀書這一塊花了多少錢嗎?”然后和學生一起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再引入到大數的認識當中讓學生學習“萬”到“億”的寫法和讀法。最后提出“一直到五年級六年級到初中要花多少錢”讓學生回去自己思考,從而延伸了問題。
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的確能影響到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但是就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要做的非常多,必須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還要正確應用策略。由于經驗有限,本文只是提出了幾點教師在應用改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希望可以作為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