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重慶市涪陵區第十九中學校,重慶 408000)
引言: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更上了一個層次,教師的教學目標也不再僅僅是傳授學生知識,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思維運轉起來,進行思想碰撞。畢竟數學知識想對靈活,知識間的互通性也高,所以需要學生的思維靈活,且對知識的了解度高,運用能力強。傳統教學中,教師知識單純的講知識,然后利用題海戰略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因為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并不高,所以學生的成績不高反降。所以需要教師通過互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打開心扉,真正的愛上數學。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在進辦公室前都要做足心理準備,更別提主動找老師問問題了,出了校門更是避老師如蛇蝎,根本不敢上前去打招呼。但是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得和學生做朋友,了解學生的近況和學習需求,而互動的目的就是改善師生關系,讓師生能夠溝通順暢,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樂于和教師分享交流。教師想要緩和和學生的關系,就應該在互動中拉進和學生的距離,放下教師的架子,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面對學生,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放下對教師的恐懼心理,發現教師和藹可親的一面,從而樂于和教師敞開心扉,樂于將真實想法告知教師,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第一個想到教師【1】。
例如在《概率》中,這部分內容較為抽象,教師可以采用互動的方式去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同時也通過互動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關于概率最簡單的實驗就是拋硬幣,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拋硬幣,讓學生經過探索驗證概率。觀察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發照,硬幣正反的出現概率并不是50%,而是拋硬幣的次數越多,概率越接近50%。因為實驗與課本內容有出入,所以學生會向教師提出疑問。因為學生拋硬幣的力度手法不同,所以弧度就有所差異,而且普通硬幣是反面重,所以就出現了偏差。經過實驗,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還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互動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根據學生在自學中發現的問題放大,與學生進行探討和思考,然后教師進行解惑。畢竟初中數學考驗的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普通的生搬硬套已經過時了【2】。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并積極的進行探討和思考,才能有效提高課堂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過想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應先激發學生的興趣。
比如在多項式的教學中,因為這是個全新的知識,學生很難一上來就對多項式進行分類。為了讓學生更快的掌握知識,教師可以從多項式的概念入手,讓學生進行思考,對多項式有所了解。為了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把自己對多項式的看法說出來。有學生說“多項式的題目很長”,也有學生說“多項式的組成很復雜”,因為學生們對課程了解的不深,全靠思考和想象,所以這些答案中有對有錯。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教師要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一起參與討論,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就有了,同樣勾起了學生對于多項式的好奇心。隨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對多項式有了簡單的認知,加上之前的探討,學生對多項式這部分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互動,學生在玩樂中掌握了知識,還對學習產生了興趣。
數學雖然屬于理科,但是解答方式是有很多種的,所以需要學生拓寬知識面,也需要有靈活的思維。在初中數學中,拓寬學生知識面的最好方式就是怕你學生們進行思想撞擊。每個人的思維不一樣,所以想到的解法也不一樣,當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的時候,就產生了互動。聽著其他人的想法,跟著他的思路去解題,從而學會取長補短,得到最好的解答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互動方式就是小組討論,因為小組內的學生水平不一,所以在探討題目的時候成績好的學生能對學習差的學生進行幫助。
例如,一個班的學生分為成績好的,成績中等的,成績差的三類。成績差的學生大多都是班里的搗亂分子,有時候會擾亂課堂,所以教師需要讓這些成績差的學生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倒不是說讓成績差的和其他人一樣全部掌握知識。而且跟隨課堂氣氛進行思考,把自己能掌握的知識吃透。在小組討論中,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中等的學生進行討論,成績差的學生可以從討論中得到啟發。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對問的看法會更透徹,思維也會更加的靈活。
總結:互動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比較常見。通過互動,教師可以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和學生做朋友,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對癥下藥”。而且互動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學會利用互動,善于運用互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