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召武
(湖南省岳陽縣步仙鎮中心學校,湖南 岳陽 414000)
當前,在化學教學過程,一些教師沿用以往傳統的“粉筆加嘴巴”的教育模式,這是不可行的,教師需要積極地使用各種現代化教育技術。而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技術手段,可以使各種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和直觀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播放動畫模擬以及過程演示的視頻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各種抽象的化學現象和問題進行觀察和理解,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在模擬演示型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一定的信息技術,將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實驗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直接、全面、細致地了解不同實驗的操作步驟和細節問題。尤其是初中化學教學,涉及很多與實驗操作相關的內容,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模擬演示,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其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形成深刻的認識。
在化學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課堂應當是快樂的場所。[1]”課堂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在情景創設型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使用各種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具體情境,從而為學生營造出真實、鮮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幫助其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數字化教學有情景、有動畫,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其更好地掌握和吸收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地去學習,不但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還達不到好的效果。正如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信息技術技術教學,能夠把生動的動畫圖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優美的聲音展現給學生,給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學習緒言時,讓學生觀看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突出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化學和我們自己的關系,抓住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講《愛護水資源》一節時,先將關于水污染的視頻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欲望。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化學概念和化學原理大多較為抽象,許多化學事實,如對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化學反應的本質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因此,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較難理解。如果我們能利用信息技術技術的強大表現力,運用動畫、聲音、圖片等形式,采用變微觀為宏觀、變虛為實、變遠為近、變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變靜為動等方法來表現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建立科學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如,在學習《原子的構成》一節時,由于主要內容是認識原子的內部結構,較為抽象,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學生都感到枯燥無味、難以理解,很難建構物質的微粒觀。然而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事先從網絡上下載或自己制作flash課件,通過動畫演示將原子的內部結構,以及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情況和原子核內部更小的微觀結構(質子和中子)很好地展示給學生,使微觀粒子的內部情況得到很好的放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科學”,可見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化學實驗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化學實驗需要以藥品作為支撐,沒有藥品,實驗的現象就表現不出來,況且多數實驗器材是玻璃器材,容易損壞。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很多農村中學來說,沒有能力改善化學實驗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運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模擬實驗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如模擬錯誤實驗造成的后果:制取氧氣時先熄滅酒精燈,再移出導管會出現水倒流回試管使之炸裂的情況;在H2還原CuO的實驗中,若先加熱后通H2,反應完后若先停H2后撤燈,銅又會被氧化;在濃硫酸稀釋時,水如果加入濃硫酸中,水會沸騰,飛濺傷人;當加熱液體超過三分之一的試管且試管口朝著人時,液體沖出管外且灼傷人等。通過演示模擬實驗,就使得教學過程變得直觀、生動、形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達到了教育教學目的。
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很多化學知識原理都是通過實驗得出的。但是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些實驗由于各種原因難以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單調地講授給學生實驗的步驟與過程不利于他們對知識的掌握,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視頻,為其展示實驗的操作過程,從而讓學生在動態直觀的觀察下理解其中的化學變化與反應原理,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總之,信息技術技術的廣泛運用,為廣大的農村初中化學教師共享到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提供便利,把教師從繁重的傳統備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現狀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