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雪冰
(廣東省恩平市沙湖中學,廣東 恩平 520447)
學科核心素養是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育人價值的充分體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形成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要在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引領下,從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結合具體內容有效滲透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與研究過程中所必備的能力,也是要通過歷史學習過程去不斷強化的能力。在歷史相關核心素養的強化過程當中,借助有效的引導,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更加主動對歷史知識展開探索,從中汲取對自身有利的知識。在初中階段,因許多學生都處于歷史知識學習的起步階段,而且歷史課程的知識所涉及的往往是相隔較遠的事件與人物,難免會使學生感到相距遙遠,難以理解,加之誤導性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這會使學生的認知更容易出現偏差。當前的許多學生,并不真正重視歷史科目的學習,甚至意識不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只是迫于教師與成績壓力而必須要機械性的去學。在這種被動的、消極的思想影響下,學生對于歷史的認知不夠深入,自身的能力得不到體現,只是借助死記硬背去記憶歷史考試所涉及的內容,是無法理解歷史知識核心本質也無法養成相關能力素養的。在教學改革的大趨勢下,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強化,是一項關鍵任務,只有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強化,才能夠在學習歷史知識時學的更快。
教材是承載歷史學科知識的有效載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能夠遵循新課改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研讀教材,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分析文本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經驗,明確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在有效梳理教學重難點的教學設計中找到教學依據。
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三維目標的內涵進行解讀,合理設計教學實施方法,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科學而有層次的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優化教學過程。比如,在上“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課時,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在知識與能力層面,讓學生充分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內容,掌握歷史史實,并且通過有效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養成分析現象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和師生共同探究,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層面,使學生認識到列強侵略擴張是人類文明遭到破壞的原因,領悟中國人民身上具備的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明白反抗侵略、維護統一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愛國責任。
課堂是學生開展學習的主要陣地。傳統的歷史課堂中,單一枯燥、機械化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濃,課堂效率低下,學生的歷史素養也得不到質的提升。教師可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中激發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比如,在“抗日戰爭”一課的導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戰爭紀錄片還原當時的慘烈境況,還可以采用源遠流長的詩詞導入,實現文學與歷史的有效融合。又如在教學“長征”一課時,教師可以請學生朗誦《七律·長征》,讓學生在詩詞解讀中對紅軍長征的原因和路線有初步認識。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史料教學促進學生對歷史深入了解。比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在史料分析中加深對當時歷史形勢的了解。
核心素養的養成不在一夕之功。學生培育不能拘泥于課堂授課,形式多樣、豐富生動的主題實踐探究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等相關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探究。比如,針對我國近代化起步的相關專題,筆者在教學中通過科學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分組探究中自制表格,將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點梳理歸納出來,并結合教材內容和網絡資源自主探究相關革命的異同點,最終總結出中國近代化在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的發展特征。在課外,筆者針對“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讓學生采訪和考察家鄉的變化,自擬主題,從不同的角度論證家鄉的變化與改革開放之間的密切聯系,在有效的實踐探究中培育學生的綜合能力。
家國情懷是學生在探究學習歷史過程中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初中階段是學生三觀養成的重要階段,歷史教育的目的也是借助歷史思考和分析問題的過程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帶著人文情懷關注現實問題,體驗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養家國情懷及人文價值。
八年級教材中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等歷史事實,無一不展現著家國情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針對每節課的不同教學內容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和人文精神。比如在“甲午中日戰爭”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了解當時戰爭概括的前提下認識到抗擊侵略和捍衛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認識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可以通過文學史料、歷史實證和紀實采訪讓學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人民生活的艱苦,將前輩的傳統美德和為國建設的抱負傳承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的決心。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培養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實施的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在教學備課、優化教法、主題探究和情感熏陶中充分彰顯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