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亦可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石人溝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353)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是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結合點。系統的理論學習可以為教學實踐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對實踐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從而避免實踐走向誤區。而教學實踐是驗證教學理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只有經過實踐考驗的理論才是正確的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過程中,只有將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才能不斷的完善教學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實踐過程當中,老師是教學設計的實踐者和理論的研究者,只有將設計與研究相互結合,從而激發教師教學的潛力,提高教師教學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將這些研究發現科學化地運用于教學設計當中去,從而提高教學設計的能力,以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缺乏探索精神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深入去了解和研究學生,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合理的探索,從而尋找教學設計的最優化方案。同時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小學數學教師之間,應該進行開放式交流,在探索過程中共享資源,以達到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的目的,從而提升教學設計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的實踐過程當中,普遍存在教師學歷偏低的問題,這對教學科學化設計的推進工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時,小學數學教師從業人員,很多都沒有經歷過專業的數學學習,專業素質不達標,對小學數學科學化教學設計工作的推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在當前教學環境中,關于老師在教學設計方面的培訓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相關的培訓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單一性。當前,對于教師教學培訓工作的認識存在片面性,認為某個方面缺乏,就對此方面進行重點培訓,從而造成了培訓過程中的片面化和單一化,使整個教學設計培訓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最終導致培訓效果不佳,影響了教學設計工作的科學化進程。
2.形式性。在當前教學設計培訓活動中,因為對教學設計認識的不足,從而導致很多培訓都流于形式,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問題。此外,在培訓的力度上,也存在著普及力度不夠等問題,造成小學數學教師只接受了很小部分的培訓,甚至是沒有接受過培訓。
3.短暫性。在整個教學設計培訓過程中,教師雖然接受了全面的培訓,但是時間短、效果差,缺乏可持續性,沒有從意識形態上改變固有的落后觀念,從而導致在教學設計的實踐過程中,不能夠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沒有能夠達使教學設計科學化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過程中,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對知識點的設計還只是停留在課本上、停留在靜態教學的模式上,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拓展,使學生在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方面的發展受到影響。此外,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方面,從而導致在知識教授和與學生的溝通方面,存在著滯后性的問題,這對于教學設計的科學化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設計當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單純以教學成績作為教學設計的目的。這種錯誤的教學觀點對教學設計合理化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是非常大的。同時,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實踐當中,缺乏整體性認識,使教學設計存在片面性和單一性,這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
加強小學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的培訓,從意識形態的層面上改變教師的傳統觀念和對教學設計的認識,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的目的。同時促進教師培訓工作從表面化到深入化的發展,以實現教學設計最優化工作的推進,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水平,并以此為基礎,對教學設計進行科學化、合理化的改進。
在教學設計的實踐操作過程中,高度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設計進行最全面、最深入、最優化的改革,以確保在教學實踐中,可以以最為科學化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引導,并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對提高教學效率和提升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主要由意識與態度、知識、教學設計技能三部分組成。能力構成與行為表現在結構上相一致,相輔相成,只在具體化水平上存在小部分差異[3]。其中意識與態度當中包括對數學的喜愛、對其本質及教育價值的探究,認識教學設計的重要性,以及自主學習、知識管理、共享交流、設計研究意識的養成等。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技能應當包含分析、設計、評價、調整及研究技能。
總之,走向學科教學實踐是教學設計發展的直接結果,也是教育技術學學科真正促進教育工作的開端。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一方面通過大量培訓,強化設計培訓課程,另一方面在于教師自身的努力,不斷強化自身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