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娟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8450)
場景一:某班一同學由于“早戀”學習越來越吃力,心理壓力很大,初二的第一次考試,得了第十五名,初一時候,每次都是一二名的,結果越來越焦慮,其班主任更是焦急,各種消極關注法,施壓、請家長等等……
場景二:課堂上老師正在聚精會神的講解知識點,同學們都在認真聽講,這是一聲“報告”,門外一個女生說:“老師,我找班長”老師雖然不悅,還是點頭默許了,一個男生小跑推開教室的門出去了,把同學們的注意力也帶了出去,這時一個男生陰陽怪氣的說“擁抱!擁抱!”“哄”教室里炸開了鍋,有起哄的,有看熱鬧的,有趁機說閑話的……。面對失控的課堂,面對這個挑事兒的男生及持觀望態度的同學們,老師走近這個男生大聲說:“起立!”同學們的注意力立刻被帶了回來,老師上前擁抱了這個男生,教室立刻沸騰了,甚至吹起了口哨。這個男生紅著臉低下頭,這時老師示意大家安靜,為了滿足好奇心,大家就安靜下來了。“你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擁抱的感覺嗎?”男生不語,“為什么你會說出擁抱這個詞,而不是別的?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最初的擁抱是來自父母的,大家可以想一下,從出生、幼兒期、兒童期乃至現在……”同學們點頭贊許,有同學站起來補充,這個男生也抬起頭,眼中少了狡黠,多了溫存。“可不可以理解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擁抱,潛意識中非常渴望,所以不恰當的場所、不恰當的時機、不恰當的表達了出來!”老師溫和的看著男生,男生眼淚打轉:“嗯,他們一年才回家一次,我想他們,也有點恨他們!”“老師希望你能理解他們,更要嘗試理解自己!”熱烈的掌聲想起來,一個惡作劇在掌聲中結束了。
以上場景相信當過老師的人都很熟悉,在每一節課堂上,每一個師生交往中常常遇到的問題,面對學生的過錯,故意還是無心的,老師難免會生氣,氣學生的不懂事,恨學生的不成鋼!
心理學上把上述的場景定義為突發事件或是問題,面對問題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情緒應對,二是問題應對。場景一屬于情緒應對,它會產生不可預料的后果,場景二屬于問題應對,它能使事情圓滿解決。怎樣做到問題應對呢?運用積極心理學原理!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型的模式,它是相對于消極心理學而言的。所謂的消極心理學主要是以心理問題、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為中心的,如我們所熟悉的詞匯是病態,幻覺,焦慮,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氣和愛。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是:l 、心理治療不是修復受損部分,而是培育人類最好的正向力量;2、對積極的力量培育與強化來取代個案的缺陷修補;3、發揮人類正向或積極的潛能:幸福感、自主、樂觀、智慧、創造力、快樂、生命意義等。總之,積極心理學致力于人的積極品質,這既是對人性一種偉大的尊重和贊揚,同時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理智理解。
師生之間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無法避免的,對于學生而言,“親其師,則信其道”,“親”從哪里來呢?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師的交往藝術!而積極心理學則為我們開辟了一個新的解決思路!即以積極的態度看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生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面、光明面或長處給予有選擇的關注,利用其自身的積極因素促使對方發生積極變化。
如果將師生關系比作是一個銀行賬戶:在和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若教師表現出關心、尊重等積極行為,就有機會在自己的賬戶上存上一筆;若教師做了一些讓孩子痛苦的事情,如責罵、體罰、羞辱等,就要從自己的賬戶里取出一筆。
要想建立起積極的師生關系,我們需要更多的存款,而不是提款。研究發現:使我們“賬戶”收支平衡的一個比例為8:1,也就是說,假如有一些消極行為導致我們從賬戶里取出一筆款的話,那么我們至少需要8倍或者更多的積極行為才能抵消掉這些消極行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即使某些批評是有道理的,也會傷害到師生關系。由此可見,在我們與學生的互動中,尤其是學生有過錯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要遠遠多于對他們的指責和批評,才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甚至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