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偉珍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第二小學,江西 贛州 341200)
想要實現國家的富強,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人才,那么就需要我國數學教師不斷總結以往教學經驗,尋找出培養數學人才的最佳路徑。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保證學生能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進行思維拓展,培養數學思維。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走入了我們的生活,而研發這些科技產品的工作人員,往往具有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他們通過將各種代碼、理論與想象組合在一起,從而促進了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除了研發崗位外,眾多高新技術行業和電子科技行業也嚴重缺乏具有較強思維能力的人員,隨著社會對數學人才的日益匱乏,加強我國對數學人才的培養也成為了必然趨勢,為此,我國院校應當響應社會需求,在小學就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有利于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幫助他們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想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就應當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能自主發現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獲得提高。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想要獲得提高,那么就必須多動腦,善于發現問題。當前我國的教學模式大多仍屬于傳統模式,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通常都只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少會有人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家長在詢問學生學校表現時,詢問最多的也是學習成績,然而他們都未曾注意到,學習成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饋學生的學習結果,但是卻并不全面,無法將學生的進步充分反映出來。
1.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學生正確、合理思考問題的能力。具備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生,可以通過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合理推斷出其他數學規律。因此,在常規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執教“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總結歸納小數加法豎式計算規律。通過集體討論,最終學生一致認為: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再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使它與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出這一結論后,教師給予了充分肯定,又問道: “既然同學們已經總結出小數加法的豎式計算規律,那么你們能由此推斷出小數減法的豎式計算規律嗎?”問題提出后,學生立即陷入思考,不一會兒工夫就有同學答道: “既然它們屬于同一計算類型,那么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豎式計算規律應是相同的: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時,也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教師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小數加法的豎式計算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推導小數減法的豎式計算規律,該過程即是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也稱之為求異思維、擴散思維或放射思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策略很多,如可采用一題多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學習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發散思維能力,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想要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那么教師就應當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杜絕“填鴨式”教育,將學生置于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當將每一節數學的教學內容都加以精心設計,保證數學課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想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六年級教材上冊第五章《圓》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展示圓形的實物,讓學生積極思考圓的周長與面積該如何計算,思考與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計算差異。通過對教學手段的合理利用,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到教學過程中來,還能引發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由于每個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在能力上有所差異,因此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應當充分照顧到每個學生的不同理解力與學習能力,然后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思考。此外,由于數學這門學科較為靈活,在解答數學題時,往往可以應用多種解題方式,所以教師應當對這些解題方式逐一講解,并給學生說明解題思路,以此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他們在學習的基礎上自主思考新的解題方式。教師在學生設想解題方式的過程中應當對學生施以激勵,促進學生成長。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然而在小學里,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師長久以來都未能解決的問題。邏輯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問題,教師應對基于小學數學下的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及前提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實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