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腰站學區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450)
課標倡導“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其實,這里的“學”不僅僅指課堂上的學習,也指課前的學習。要踐行“以學定教”,勢必要把一部分學習前置,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目前,微課的出現,如一縷春風,為困境中先學后教帶來生機。微課以其短小精悍,活潑生動的視頻深受小學生的青睞。讓學生在家自由學習觀看,先自主學習然后再就學習中的疑問困惑在課堂中共同探討解決。教師根據第二天課程內容及教學目的、要求,制定學生先學的一個前置性作業――實際上是把第二天的教學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問題,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形式或微課的形式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因此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合理、有效的設計布置“前置性研究的問題”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環節。真正實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它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教學容量。因此,筆者結合“小學數學結合微課設計前置性學習的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卓見。
現今數學課堂教學的中心往往是些重點、難點,在進行這一方面的教學時,既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同時也要進行針對性的解疑,將學生的疑問講解透徹。比如,在講解應用題時,較為經典的題型就是“間隔植樹”問題,兩端要不要栽樹,我們的學生往往將這個問題搞混。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這一手段,給學生播放視頻,告訴學生,植樹問題,兩端都要栽。然后可以從中抽離出數學模型,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間隔”這一概念有著更透徹的認識。接下來,教師還可以進行強化訓練,多找一些有關植樹的問題,同時,也能用線段圖輔助教學,讓學生畫三個點之間有兩條線段,畫五個點之間有四條線段,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然后再給以相應的情景,線段就相當于路段,點則是樹苗,告訴學生,樹苗的數量總是比路段的數量多一。有個這樣的一個結論做依托,下次再遇到類似植樹的問題,學生們不就會再犯迷糊了。所以,我們利用這樣的微課進行教學學生看的明白,也能夠今年這樣的微視頻繼續探究新知識,久而久之,孩子們的自學和探究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我們在教學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識點時,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也缺少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微視頻進行教學了,例如,二年級上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鐘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鐘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鐘,最后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再如,小學二年級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關于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結合一個角的圖形,動態顯示組成這個角的各部分的同時,講述“從一個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直的線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點叫作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把這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對學生來講不僅能看到文字,還能聽到聲音,其學習效果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的效果要好。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科目,關于題目的解法多種多樣,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學生同過去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機結合,找出最優的解題方法,同時復習過去的知識。然而,小學生在學習時的聯系性思維不強,如果僅靠教師的提醒,讓他們去回憶過去學過的知識,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這一點上,微課有著較大的優勢。微課較為短小,信息精煉,很容易讓學生接受,能夠更好地復習舊知識。同時,微課又是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相結合,教學模式較為新穎,能夠牢牢吸引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歡上數學學習。比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到時,采用的是剪拼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等面積的矩形,然后通過類比的方法,類比矩形的面積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推導這一公式時,就要求學生回憶起之前學過的關于矩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而這二者學習時間相差較遠,這個時候,教師就能夠通過微課,在課前對學生進行知識回憶,讓他們先回憶起矩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在通過flash動畫,設計出平行四邊形剪切成矩形這一動畫,想學生直觀地反映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由來,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此一來,學生既回憶起舊知識,又補充了新知識,新穎的授課方式也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其參與進來,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學生的學習分為兩大塊,大部分是在學校,一小部分則是在家的自學。然而,就是這一小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學生在家中的自學關系到他們對新知識的掌握。家庭作業就是學生自學的一部分,學生做作業的效率成為父母日益關心的問題之一。微課的引入,對提高學生做作業的效率有了不小的幫助。現今,計算機已成為家庭必備的電器之一,這對微課的進行提供了便利。教師根據課程的進行情況,為學生設計合適的學習計劃,同時給學生提供在線學習的資料,讓學生上網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創建一個QQ群,將課堂上用過的課件在群中共享,學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隨時可以回顧課堂內容,進行自學。比如,在《圓》這一單元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圓的周長是如何得到的,圓的面積公式的由來。同時也可以進行相應的遷移訓練,讓學生用電腦自帶的繪圖工具,通過對圓的理解,自己畫圓,然后看看更改圓的半徑能夠得到什么樣的圓,如何才能得到橢圓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對圓有個較為透徹的認識。除此之外,學生對于電腦都較為感興趣,讓他們借助電腦進行學習,不容易產生枯燥感。
學生到了小學三年級后,數學書面作業會比一二年級多,教師一般在開學初會對全班學生講一次作業書寫和答題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較多,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能配上正確的作業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還可以在家多看幾遍,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分類(例如,將格式要求分為練習本、練習冊、試卷的格式要求,分別制作三個微課),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
總之,合理利用微課設置“前置性學習”,能夠讓學生把抽象難懂的知識變成能夠直觀接受的簡單知識;老師講的不夠明白的知識,通過觀看微視頻可以直接清晰明白地解決。微課作為作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產物,必將發揮其信息化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心將以其更加簡潔、精練的展現形式詮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新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