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清莉
(內蒙古通遼新城第一中學,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地理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短短的幾十分鐘,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值得教師深思和考慮。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知識傳播者和教育組織者,應該早就認識到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落后,單一的課堂講授過程應該摒棄,制定相對應的教學計劃,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教學過程中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提高教師的人文關懷精神和專業素養,并且按照這些計劃實施下去。
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時,關于地質構造的章節,老師就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問題:我國地震的多發地帶位于哪里?學生回答:我國地震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包括臺灣地區,西南地區包括四川、云南等地,華北地區包括河北等地;地震是如何引起的?學生回答:地震、火山等地殼運動是地球內部能量的強烈釋放形式,當有地震發生時,地殼會出現大的斷裂和錯動。并且可以講一下我國歷年來幾次大地震給當地人們帶來的影響及地震發生時如何避險等,這樣接近生活的講解和對學生的關心,就會讓學生深深體會到老師是時刻關愛他們的,這樣就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
現代高科技的日新月異,催生了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地理教學課堂上,將視頻和圖像聲音等多種元素融為一體,解決了高中地理教學需要形象化的難題。因為只依靠單純的課本教學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學生上課的時候容易打不起精神。比如,在進行“風能的形成”這一模塊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空氣流具有的動能形成的風能,進而讓學生在觀看動感視頻的同時生動形象的了解了風能的作用,以及風車可以把風的動能轉化成旋轉的動力去推動發電機而產生電力的原理。
這就是多媒體技術設備對課堂教學產生的有利影響,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但是在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教學時,還應注意個別學生對地理現象的理解程度,不能讓太多的多媒體課件占用了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多媒體設備的有效合理利用會讓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為課堂教學增添相應的樂趣。
由于高中地理知識很多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應該多聯系實際生活來講解具體的地理現象和地理概念,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統一的模式,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多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這樣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講解“地球運動”時,因為地球與太陽的位置關系及太陽高度角度的時刻變化都比較抽象,讓學生難以理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一天中太陽位置的移動,觀察自己的影子長度和站在同一個位置影子是如何在早晨的身體西側轉變成傍晚的身體東側,影子位置的移動代表了太陽的移動。這時候就可以把地球的24小時自轉理論給學生講解清楚。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的自身體會,使得抽象的地理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樣就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因為他們發現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很實用,這樣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被賦予了濃厚的生活氣息,進而為高中地理又開闊了教學視野。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調動學生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因為采用單純機械練習的方法只會讓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減弱,時間長了,會產生厭煩心理。老師給學生創造多大的思維發揮空間,學生就能收獲多大的知識點。比如,可以讓老師來擔當導演或者編劇,讓學生來當臺上的主角,老師通過后臺的策劃,給學生從多角度提出具有藝術性的問題,學生來演繹這些問題,這樣就會讓課堂氣氛處于一種熱情高漲的狀態。
老師藝術的化解和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誤解,由學生得出重要的地理結論,多角度多維收獲知識點。一節學生喜歡的課就是一節好的地理課,教師應該積極發揮自己的組織引導作用,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促使學生自主自發的學習,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問題,讓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讓每節地理課的開設都有學生積極的參與,讓課堂成為學生真正有收獲的地方。
總而言之,對于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教師可以通過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用心打造高效課堂。還有把多媒體技術設備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為課堂增添樂趣,理論知識要緊密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制造和諧快樂的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