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艷臣
(新疆城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我國傳統行政文化主要是指,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每個朝代,在學習前人精華的基礎上因時所需,因勢所需,將行政理論運用于實踐,逐步形成態度,思想,行政心理學,道德,行政價值觀念等方面的集合。中國傳統行政文化是在特定的行政領域所發明創造的文化,是經中國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摸索而來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傳統行政心理學,傳統行政思想觀念,傳統行政制度三個方面,中國傳統行政文化是以自然經濟為基本要素,以儒家思想為主要核心力量,將法,道,儒等其他家進行取長補短的理論加系統化的行政認知。我國傳統行政文化優點與缺點并存,故而在繼承優秀傳統行政文化的時候,將受到客觀的傳統行政文化缺點及消極因素影響。本文在對我國傳統行政文化其內涵進行探索的同時,致力于尋找傳統行政文化與當代行政的契合點,使傳統行政文化與當代行政文化進行對話,在傳承傳統行政文化的同時,對當代不合理的內容需要去除。
行政文化的內涵說法較多,如下幾點為代表性觀點:
該觀點從社會大文化相互之間內在直接聯系與行政文化的間接關系定義行政文化內涵,指以社會文化為基礎,在不同行政機關的行政工作者,其不同行政活動匯集所形成的文化精神形式,是一種政治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行政管理工作在社會文化中的一種體現。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從行政文化自身的廣義與狹義角度進行定義。廣義的行政文化是指一種意識形態,即與行政文化相吻合的行政制度與組織機構;狹義的行政文化即指一種行政意識形態,是需要進行政實踐活動才能得到一種行政意識形態的過程,是反應行政關系與活動,心理狀態,道德現象與精神活動狀態的直接表現。
最后一種觀點認為從行政主體、客體維度進行定義行政文化更為精確,其中張金鑒認為,行政文化是公務人員和政府官員應該需要遵守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方法及關系,還有價值觀念等。
由以上觀點可得出行政文化的內涵:行政文化是一種觀念與意識形態,由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所獲得;也是一種積累與沉淀,是客觀行政文化在不同的社會成員心理反應的一種呈現;也是人們通過學習與獲得社會傳遞得到的一種行政思想,道德,價值觀,態度等觀念及理解問題的方式。
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特點。我國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的行政文化始于秦朝,由于科舉制度在秦朝較為盛行,到了明代更是到了高峰時期,做官未來有出路,從政才能凸顯一個人能力等思想的流行,可看出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的行政文化在我國傳統行政管理中使用時間較為長久。在這種行政文化狀態下的社會管理發生了質變,該行政文化主要是以官員的思想為主,將官員謀私,刮脂民膏為日常工作內容,百姓在此狀態下生活,苦不能申,冤不能講,該思想下,以當官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實現人生價值的標準,使得當官,從政變了性質,同時,也滋生了倒官賣官等現象。
賢人特征。賢人是我國傳統行政文化的一大體現,傳統社會中,封建的君主和莊子的精英是主要的治理者?;实弁ㄟ^最高權力對下級進行管制,下級官員向縣官下達命令,縣官則向地方下達和管理中央的政策和法規;實際的莊子中,每個莊子都有一位精英族長,族長通過血緣紐帶,將中央下達的政令和宗教法規落實到每戶人家,進行治理。封建社會的法典較為系統,由皇帝定制,因此存在個人主觀性,其賢人特征較法制特征更為明顯。賢人體制下的精英權力范圍無形中已經超出了制度法典的范圍,制度的不確定性與人的主觀因素對治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權力集中化的同時分化程度低。皇帝為政治行政首腦,地方需要服從中央命令,使得我國司法,宗教,政治,行政混為一體,分化程度相對較低。該制度下的皇權不斷增大,甚至干預社會的不同層次與領域,使得社會出現低分化,政治社會化的現象。該體制在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社會是有積極影響作用的,但是,它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使得重要決策受限于皇帝個人主觀意識影響。
排斥他人,自我封閉。我國傳統的行政文化主要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以中央集權的封閉政權體系,在政策法規的制定,執行,監督等方面都缺乏群眾的參與性,信息閉塞。缺乏民主,公開,公正,是我國傳統行政體制的主要問題。
賢人特征影響下進行法治社會的構建。當今的民主政治要求政府要依法治國,構建法治社會。法治的實質是針對政府權力,使其規范化,有限制性,是公民與法人權力的一個保護及保障。
執政為民的思想理念。執政為民要求政府做人民的公仆,為人民服務。人民才是國之根本,是社會的主人,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和目標即造福人民,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
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乃為政之道,也是建設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和而不同可集思廣益,從客觀上保證決策與制度制定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和不同的思想使得部門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提高工作效率。
培養公民社會。公民社會要求行政人員牢牢記住權力是由社會成員進行委托或讓渡而來的,故其權力有限,政府不能越俎代庖,行駛人民沒有賦予的權力。同時,政府只是權力的行使者,而沒有擁有權。
進一步了解我國傳統行政文化特點及其在當代的四方面主要影響的同時,后期需將行政文化與當下社會發展進行創新,使其在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也促進行政文化系統的發展;需要根據行政文化的歷史和現實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優化,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