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曌
(黑龍江省注冊會計師管理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新經濟下帶來許多新變化。新興職業就是一大表現,比如整理師、陪跑師、酒店試睡員、無人機飛手等等職業,有的可謂是聞所未聞。職業都千變萬化,企業管理有什么理由不創新呢?不懂得如何創新變通的企業,最終還是會被新經濟落下,管理方式的創新是對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現代社會人員構成十分復雜,雖然說,隨著時代的進步歷史的遷移,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都提高了不少。同時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收到教育,但是頂尖的高素質人才依然缺乏。其中的原因是財會管理本身學習就較為復雜,想要學好學精更是難上加難。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太大也是一大原因,高素質人才向來都是供不應求。比如,古代血統純正、高高在上的皇室劉備不也是對那個年代不可多得的人才諸葛亮"三顧茅廬"。同時反過來也是這樣,諸葛亮為后來劉備實現大業也是立下了不朽的功勞。說明了,企業需要高素質的財會管理人才,而人才供應不足,就造成了許多企業找不到這樣的人才,缺乏高素質的財會管理人才。
經濟全球化同時這也給國內各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讓國內經濟迎來了‘春天’,大大方便了企業發展對外貿易、對外投資也方便了企業吸引外資。但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僅僅是帶來了‘春天’也有可能是‘冬天’,經濟全球化給企業的財會管理帶來了更高標準的檢驗。那些固步自封的企業在經濟全球化中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它們經不起經濟全球化的檢驗,它們的結局最終也只能是導致資源流向別處。有些企業可能在一開始并不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但是為了企業的生存,改變自身的經濟結構或者企業財務管理方式模式等等,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最終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給企業帶來了生機,最終在經濟全球化的局面下生存并成長起來。
財會管理并不是單打獨斗可以完成的,它關乎的是整個企業。所以財會管理必須要協調,公司各個部門將各個部門整合起來。如果單一在一個部門實行財會管理必然達不到良好的效果。財會管理需要嚴謹認真。這一特點導致財會管理協調性較差,很難將各個部門協調起來。由于新經濟背景下經濟變化流動快,要想將各個部門聯合,協調起來就必須保證各個部門規范合理的進行會計活動,確保會計活動的準確性。而規范合理的進行會計活動,確保會計活動的準確性,也是財會管理創新的保障。財會管理活動都必須嚴謹認真,丟失了真實性的財會活動都會損壞企業的利益。對個人而言,企業的利益看似遙遠宏觀實則不然,企業的利益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
財務人員的素質水平體現在他的工作能力上,而提升財務人員的素質水平也是提高企業水平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把企業的能力水平比做大樹的話,那么財務人員的素質水平就相當于樹的根。公司對待財會人員就應該保持公平公正的態度,實行公開的企業制度。對企業做出了好的貢獻就應該獎勵鼓勵,可以培訓員工積極進取的精神,又可以彰顯企業科學的管理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于財務會計活動出錯損害公司利益的進行教育,適當的處罰,處罰力度過大會打消員工的積極性,力度過小則會起不到任何效果。進行科學的管理,這種鞭策員工努力工作,為企業培養優秀的人才。
隨著網絡的發展,許多行業都與互聯網絡聯合起來了。比如,外賣自動接單隱藏號碼,菜農果農產品在網上銷售,比如AI人工智能等等。傳統的財會管理模式有許多弊端,形式繁雜而且及時性很差,導致出現問題時無法快速解決,效率低下。而互聯網技術則可以調整這一弊端,減少這類情況的發生。將各種信息通過事先的編程,將遠程的操作時時的顯示在狀態欄中,實現企業管理的時時監控,確保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切實提高企業財會的管理水平。
要協調企業內部的關系企業就必須做足充分的準備,考慮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如果漏掉了某個重要的地方,即使當時沒有差錯,日后也必然會暴露出來。而對于財會部門的協調方式又與其它部門有所不同,財會部門講究真實實際。財務活動最忌諱弄虛作假,而企業財會管理創新是為了適應新經濟的發展,必然也要適應財務活動的特點,以財會管理創新來實現企業適應新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財會管理活動創新協調各方,統籌全局對新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財會管理活動的創新要求協調各方,也要求企業要做好監督。與各個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嚴格把握市場價格以及進貨渠道以此來實現監督也是十分重要。監督這種形式由來已久,自中國古代就設立有御史府、少府衙門、御史臺、都察院等等機構來幫助中央進行監督。其實,大多數的員工和古代官員一樣需要監督,人都有懶惰性有監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像古代官員才能保持廉潔自清。用這種必要的政治手段來維持中央的統治,維護統治者的利益。所以企業中設立監督機構十分重要。設立監督機構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員工更好的工作,監督他們正常的有效的進行財會管理活動,以此來維護企業的利益。
由上文可見,企業要實現自身的發展,就必須進行企業財會管理創新,而實現企業財會管理創新,就必須從企業內部出發,重視員工,重視監督的作用,協調各個機構。只有這樣,企業從內部出發,在企業正常平穩運行的基礎上不斷尋求改革創新,以新面貌新模式來適應新經濟,由此來尋求發展之路才是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