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
(無錫中鎧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000)
前言:根據2018年電子商務報告顯示,我國的電商發展速度位居全球第十,同時我國擁有大型互聯網市場,網絡用戶高達8億人。據同年電商行業研究報告可知,我國移動購物用戶人數急速提升,并推動了電商消費的增長。但對應的民商法調整未滿足當前電子商務發展需要,導致電子商務交易糾紛無法可循,因而有關部門要重視并加強對民商法的創新力度,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據。
電子商務就是利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線上市場交易活動。互聯網技術水平的提升,使得電子商務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增強了用戶的購物體驗,實現了便捷購物,人們足不出戶利用一個聯網計算機即可購買到心儀的產品。隨著電子商務的日漸成熟,形成了多種交易模式,比如:B2C(企業對客戶)、B2B(企業對企業)、B2M(市場營銷電商企業)以及O2O(線上線下)等不同交易模式,現已成為了人們網購的常見模式。從廣義角度上看,電子商務涵蓋了全部依托于網絡所開展的商務活動。電商模式的成熟與市場交易環境的改變,使得傳統電子商務主體與流通環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1]。但是由民法與商法所組成的民商法中缺少許多電商發展與經營的法律條款與細節,無法有效解決現有電商問題。致使在出現交易糾紛問題時,有關部門無法依照民商法來判定并明確主體責任,因此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分析整理好當前電子商務發展情況,根據其存在的問題調整民商法條例,以此完善法律制度,保證電子商務能夠規范化發展。
根據有關數據報告顯示,在2018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網絡零售額達到了62785億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上漲了27%,可以說電子商務現已成為了我國消費主要增長力量。同時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我國網購人數達到了5.69億人,其網購滲透率高達71%。依照eMarketer的預測分析,在2021年,電商銷售額會比2017年翻一番,高達48800億美元。由此可見,電子商務的發展十分迅猛。但是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仍舊存在較多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良好的溝通對于交易雙方而言具有有利作用。從買方角度上看,經過溝通,消費者可以對商品有更好的判斷與選擇,能夠根據商品信息與其他買家反饋等信息情況作出判斷,綜合考量商品是否滿足自身消費需要,進而形成消費行為。從賣方角度上看,商家可以依照消費者需要進行商品推薦與詳細介紹,通過消費者的反應來制定之后的營銷計劃。同時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信息,并存在信息流通現象,所以交易平臺應當注意對此些信息的保管與存儲,避免消費者個人信息被泄露。還要保證商品為正品,銷售價格公正。除此之外,電子商務交易主體還要了解國家最新相關政策,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進而及時傳遞有效信息。
當前,我國電子商務交易流程較為便捷。當買家通過詢問并下單后,賣家只需要依照訂單內容下發貨物即可。并且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要遵守電商制定的規則,比如:7天無理由退款、贈送運費險以及48小時內發貨等規定。但是買賣雙方并未簽署電子商務合同,對于商品的質量問題、數量問題、到貨時間等內容并未作出明確解釋,因而當發生交易糾紛時,買賣雙方都無法提供權益維護證據。
從賣方角度看,買方完成下單后,賣家要進行商品報關、商檢以及繳稅等多個手續,然后由物流企業進行配送,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之后消費者點擊接受確認,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持下,完成整個交易過程。為了保持電商買賣交易合理,需要具有完善的法律進行監管。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國民商法的監督機制不健全,當出現交易糾紛問題時,無法利用民商法對雙方的合法權益做出有效保障,因而需要對民商法進行調整與完善[2]。
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時也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為了推動電子商務更好的發展,要借助民商法進行發展,需要對民商法進行創新與完善。由于現行民商法中并未對電子商務主體予以詳細解釋,使得經營業務及準入條件等多種問題的明確無法可依。傳統商務主體需到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待審核成功并拿到營業執照后即可經營。而電子商務是在虛擬網絡環境中進行經營,消費者無法確定經營者是否具備經營權限,因而無法利用傳統認定機制進行管理。并且當前電子商務主體還存在著權利、義務不匹配的問題,而民商法中也沒有對此問題進行明確規定,所以當出現雙方交易糾紛時,無法利用現有民商法有效解決。因而民商法在創新時要明確電商主體。
傳統交易合同都是由買賣雙面見面簽訂完成的,具有明文規定。而電子商務是在網絡環境中完成合同訂立與支付等行為,買賣雙方簽訂的合同為電子合同,而民商法中的合同規定與電子合同不相適應。因而民商法在創新時要確保數字簽名具有合法性,同時提出數字簽名真偽的管理辦法。
電子商務在交易完成、買家確認收貨的同時,電子合同約定作廢。但是在此過程中,交易支付存在較多問題。在傳統貿易中,一般會以現金或是支票進行支付,但是在電子商務中,需要利用電子貨幣與網上銀行進行支付,支付環節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交易失敗,同時后續補救難度較高。而且當前所施行的民商法缺少電子商務方面的合同履約與支付法律,適用條款不多。因而民商法在創新時要完善此方面的法律。
為了推動我國電子商務更好的發展,要對民商法中與電子商務有關的法律進行完善,尤其是對電商主體審定的完善,進而為管理機構以及交易雙方提供法律保障。與此同時,通過明確電商主體所擁有的權利義務管理,可以有效保證電子商務交易能夠順利進行,減少權益糾紛事件的發生。另外,民商法中還要規定電商主體需要定期展示自身經營的合法性以及實際經營狀況,包括產品質量認證、網站運營狀況以及財務信息等,實現電商交易透明化、公開化。并且電商企業在獲取到第三方的權威認證后,通過向公眾展示自身經營的合法性,可以使公眾提升對其品牌的信賴程度,有助于提升企業綜合實力,保證電商交易順利進行[3]。除此之外,為提升電商主體的合法性,除了要完善現行民商法外,還要加強技術認證。通過CA機構來認定電商主體身份,同時向交易主體進行公布。
民商法在創新過程中,除了要依照當前電商發展現狀適當調整并修改法律細則外,還要出臺電商法,以此增加民商法的管理范圍,為電商發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具體而言,要調整兩方面內容,第一是電商的交易形式,第二是電商的交易內容。并且在完善民商法時,要注意電子商務與傳統民商事法律之間的協調性,做到新舊法律統一,填補舊法律中的空白內容,增強新法適用性,加強對電子商務的法律束縛,減少電商交易糾紛事件。
電商交易過程較為復雜,包含貨物交易、金融服務以及知識產權等多種內容。現階段,WTO組織在電商交易方面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有利于提升電子交易的安全性與開放性。所以我國要順應國際電商發展潮流,依托于WTO規則對民商法進行創新與完善,進而實現與世界貿易的接軌。首先,安全認證規則。在國際電商交易過程中,明確交易雙方身份十分重要,所以要以CA機構頒發的數字證書為準確,因而我國民商法要明確CA機構在電商中的法律地位及權責,增強數字證書具有的法律效力。其次,單證規則。在大數據時代下,電商交易過程會產生大量數據,為了確保數據傳輸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要對其進行數據加密認證,提升電子商務的規范性。最后,電子支付規則。民商法要提出第三方支付機構或金融機構要對客戶進行實名認證,劃分好買賣雙方的權責,進而增強電商交易監管力度,使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結束語:綜上所述,近些年,電子商務了我國主要貿易模式,而且電子商務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缺少法律依托。因此,有關部門要對民商法進行創新與完善,進而為電商更好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