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新疆冶建幼兒園,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7)
幼兒園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圍繞著幼兒的年齡性格開展,才能抓住教學的重點。在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不僅可以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同時也可以提高幼兒的創新思考和動手操作等能力,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幼兒園小班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抓住幼兒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使幼兒充分的沖入到課堂教學中,為幼兒的成長打好基礎、創造條件。
隨著教學改革深入,小班教學在幼兒園教學當中越來越普及,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幼兒綜合素質的考量也越來越高。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必須要重視科學小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首先,開展科學小實驗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助其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培養提高,為幼兒今后的成長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二,開展科學小實驗教學可以在促進幼兒思維能力提高的同時,提高自主動手操作能力。作為幼兒來講,學習知識既是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想學會知識,就需要讓幼兒對抽象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直觀地認識,這是一個漫長的、緩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合理的引導幼兒參與到實驗活動當中,鼓勵其自己主動參與、主動實踐,提高幼兒對知識的感知能力,進而達到對知識的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為今后的學習成長創造良好條件。第三,開展科學小實驗,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好奇心強、好動的特點,引導培養幼兒發展問題、思考方法、動手解決的能力,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結合幼兒特點科學選擇實驗項目。幼兒園小班教學中開展科學小實驗要根據幼兒的年齡、性格等特點科學安排實驗項目,做到既遵循幼兒成長規律,又切合幼兒教育要求,還要有利于幼兒的認識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實驗項目時,要把實際生活與科學知識充分的結合起來,合理安排實驗項目。
(二)結合實驗項目科學準備實驗材料。要達到實驗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前材料準備中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對于同一個實驗可以采用最易被幼兒接受的方法,選擇最便于幼兒操作的材料。比如,證明同電相斥、異電相吸這一原理的科學小實驗,教師可以讓幼兒準備氣球(兩個)、干燥的絨布、細線。把兩只氣球吹滿氣,綁好以防止漏氣,并用準備好的細線把他們連在一起。讓幼兒手提細線的中間,會發現兩只氣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讓幼兒用干燥的絨布分別在兩只氣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線,會看到兩只氣球分開了。采用這種實驗方法,材料的準備和使用都會比較簡單,便于幼兒操作。
(三)結合實驗材料引導幼兒開展實驗操作。科學活動的實驗教學中,實驗材料的選擇在教學中舉足輕重。它不僅能使幼兒有效地掌握知識,從而激勵幼兒積極思維,幫助他們形成觀念和概念,而且還能使幼兒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告訴幼兒要做什么實驗,比如實驗“浮沉”,教師可以告訴幼兒實驗的目的是什么,然后讓幼兒自己準備實驗材料。幼兒準備的材料五花八門,有木質玩具、塑料玩具、海綿、乒乓球、曲別針、石子以及玻璃球等各種材料,每種材料都可以用來做實驗。通過這種讓幼兒自主準備材料的方法,幼兒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們的實驗積極性也會被充分調動。
(四)科學組織安排科學小實驗的操作過程。對于處在幼兒園大班的幼兒而言,其科學知識內容雖然已經掌握許多,但在自主實驗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導致實驗失敗。所以,教師有必要創新科學小實驗教學活動的形式,通過多元的形式,彌補這一不足,促使幼兒積極參與科學小實驗中。首先,教師可選擇分組形式而開展科學小實驗,即鼓勵幼兒通過互動,自主觀察實驗現象、發現問題,這相對于較為簡單、容易操作的小實驗而言。例如,在“米湯變色”的科學小實驗中,教師將幼兒分組操作,用手指蘸米湯在紙上畫畫,再將碘酒輕輕噴置于上面。該操作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實驗現象,并告知其原理。其次,通過集中活動的形式而開展科學小實驗,教師先做示范和講解,然后引導幼兒觀察實驗現象和原理。
良好的科學素養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幼兒園教學過程當中,幼兒教師要高度重視科學小實驗在培養幼兒思維能力、促進動手操作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緊緊抓住幼兒的年齡性格特點,科學設置實驗項目,有效引導組織幼兒開展實驗操作,為幼兒科學素養的提高,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