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濤
(貴州省甕安第六中學,貴州 甕安 550400)
引言:數據顯示,我國的網民數量將近8億人,其中有將近93%的網民都是使用智能手機上網,可以看出,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線上網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但是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其中手機依賴是在青少年群體中較為常見的問題,給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造成了阻礙,這也是教師和家長必須重視的問題。
雖然不少學校都明令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到學校中,但是在校園里仍能看到不少學生在走路時、吃飯時玩手機,有的學生連上課時都在偷偷擺弄手機。學生們對踢足球、打籃球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興趣驟減,在寢室里偷偷把平板電腦、手機藏起來的學生比比皆是,微信群、QQ群的消息一條接一條,朋友圈更新得也很頻繁。一些學生由于輕信網絡信息而受騙,還有一些學生因為在網上發表不當言論違規違紀,受到學校懲罰。
中學里有手機的學生不在少數,現在學生追求的普遍是智能手機,看重的是手機的上網功能和社交功能,由于資金有限,大部分學生使用的都是話費和流量包月的套餐,使用的功能主要有接打電話、收發短信,而使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頻率非常高,大部分學生都會在寢室中使用,少部分學生會在教室中使用,使用時間集中在課間和睡前。在學校禁止的時間里使用手機,是學生違紀最為常見的原因。不少學生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比較嚴重,不打開一下手機就感覺像是缺了什么,QQ、微信上沒有人和自己聯系,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和失落。
在年紀方面,一年級的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要高于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主要是因為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學校,渴望人際交流,然而人之間的陌生感往往讓他們遇到阻礙,因此他們期望從手機中得到平衡,喜歡和虛擬網絡中的人交流。到了二三年級,人際關系有了明顯改善,再加上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學生不得不將時間花費在學習上,對手機的依賴性自然就降低了。
第一是父母教育的原因,大部分家長對于孩子使用智能手機都是拒絕的態度,而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性格有一定的叛逆性,父母越不希望他們使用手機,他們就越要使用。有的家長則是整天忙于工作,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交流溝通,孩子會感覺到孤僻和孤獨,因此容易沉迷智能手機,整天用智能手機刷朋友圈、和網友聊天等。他們從父母處得到的認可和鼓勵越少,就越希望通過手機來獲得情感的滿足。
第二是學生自身的性格原因,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是天生樂天派,內向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這種天生比較孤僻的性格,讓這部分學生不喜歡和同學、教師溝通交流,進而產生孤獨感,而這種孤獨感往往可以從手機中得到緩解,與網絡上的陌生人的交流,讓學生的孤獨、冷漠的感情獲得補償。并且由于人處于不良情緒中時,會本能地要求自己擺脫這種情緒,因此在身邊的智能手機就成為了首要工具。
(一)占據教師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由于智能手機使用較為方便,因此學生在使用智能手機時花費的時間大多在諸如微信、微博、手機游戲等APP應用中,再加上教師在課堂上無法時時刻刻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都進行關注,而一些意志較為薄弱的學生有時候會借用學習的理由來玩手機游戲。
(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和全面性的發展。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厭學心理,智能手機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由于學生還處在身心發展的時期,容易通過APP軟件與人在網絡上溝通時受到惡劣環境的影響,易于沉迷于網絡中,使學生出現厭學、倦學、怠學的現象。
中學時期的學生,處于身心高速發展的階段,也是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最佳階段,如果因為長期沉迷于智能手機,而導致自身的健康發展受到阻礙,對于學生的后續發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重視學生過度依賴智能手機的問題,采取恰當的措施去預防和解決這個問題。
(一)父母的教育方式需要改變
父母不過問孩子或者對孩子過分關愛,都是導致和孩子關系僵化的原因,父母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總結教育經驗,逐漸改變不恰當的教育方法和觀念,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還要關心孩子的內心,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其他事情導致心情低落消極時,要多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疏解這種不良情緒,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心態,而不是不管不問,任由孩子通過手機或者其他方式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智能手機并不一定是洪水猛獸,如果恰當利用,還會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產生積極作用,這是教師和家長都應該認識到的一點。
(二)降低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感
平時教師也要教授一些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讓學生可以正確調節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使用智能手機來逃避。學校應該經常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演講比賽、運動大會等,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也是有趣的、豐富的,應該將心放在生活和學習上,而不是沉溺于智能手機中。學校還應該定期組織心理輔導,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動向。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穿插一些與心理健康有關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綜上所述,智能手機的普及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對于中學生過分依賴智能手機的問題,家長和教師應該聯合起來,采取科學的方法解決,而不是一味否定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