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蘭
(江西省高安市第二小學,江西 高安 330800)
小學階段是可塑性最大的一個時期,也是習慣養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小學如果能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會對他以后的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甚至可以收益終身。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使他掌握更多有效的閱讀方式,還可以讓他們分享收獲和感悟,讓他們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同時也有更多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在積極培養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的同時,一定要讓他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一,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讀文本時,學生遇到自己不懂的,不要馬上去給他說,要讓他靜下心來去冷靜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讓他們慢慢愛上閱讀;第二,讓學生在閑暇時間去主動研習閱讀,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的練習,可以鼓勵他們在同學間組建閱讀小組,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積極性;第三,指導學生研究自己熟悉的文本,教師也應該鼓勵家長參與其中,營造適合閱讀的家庭環境,多鼓勵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要聯系具體文章的細節,在閱讀之前,先給學生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使學生閱讀有更強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日常教學中使用文本細讀的方法,老師應該先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再讓學生反復品讀,在品讀中理出相應的細節,這樣來理解課文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通過使用這種方法,學生在讀一篇文章時,起碼要讀三遍。通過第一次閱讀,學生就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字面意思,第二遍閱讀之后,學生就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三遍閱讀完,學生就應該能梳理出能體現主旨的細節,當然,這一遍要細致的品讀、研讀。
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文本的學習主要通過課堂上的學習,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對于教學效果和學生對所學習文本的理解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讓學生自主的品味文本的細節是每個教師所期望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 ,語文教師應該探索更加正確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 ,提高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讓他們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文本細讀當中來。在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小游戲或是一些互動環節 ,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采用多媒體講授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不僅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能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例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講授占主要地位,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學生對文本的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在接下來的時間,教師可以將時間交給學生,給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 , 梳理出文章中的優美段落,讓學生之間商量討論,進行鑒賞,然后讓每個小組之間分別展示自己組的成果,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匯報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進行了更加細致的閱讀,提高了他們的細讀能力,還把教師從課堂中解放了出來,在提升閱讀效率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并且,在講授課文是時 ,放映與文章相關的影視、幻燈片等,讓學生置身其中,用心去感受所描繪的畫面 ,更能夠增加閱讀課文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推動學生對文章進行細讀。
在反復多次的閱讀之后,學生對文本的內容和大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然后需要做的就是重點把握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一方面,再細讀的過程中,要對文章的內容有細致的了解,然后就是抓住應該理解的關鍵詞,不能僅僅理解他們的字面意思,要有更深的理解,從而對全文有自己的把握;另一方面,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會對某些詞語印象深刻,然而,這些印象深刻的詞語,就是學生應該重點把握的,通常,這些詞語比較抽象,讓人難以讀懂,作為學生而言,他們想知道這些抽象詞語的本意,這也是教師所應該做的工作;另外,作者在進行創作時,為了突出文本的重點意思,對一些詞語做特殊的處理,一些詞語在文本中出現的頻率就會很高,當然,這些詞語也是作者所“鐘愛”的,通過這些詞語,能更好的讀出他創作這個文本的本意,讓學生學會這種方法,對提升細讀能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閱讀中最重要的是閱讀的方法,教師不能僅僅只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方法,更要給他們傳授高效的方法。在講解教學文本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取文章的關鍵信息 ,剖析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除了這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講解文本,當一次“小老師”,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讓他們在展示時進行解答。文本重要的地方不只在于前面所講的內容, 文章的結構、語言的特色也是文本細讀中的重要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去引導學生重點關注這些東西。作者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寫作風格和他當時的心情,都可以引導學生去深入的剖析。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遠遠不止這些,這需要教師去加深入的探索。不僅能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