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哲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第一小學,江西 九江 332100)
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是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潮流的重要舉措,對于我國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雖然已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多年,但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其起步相對較晚,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丞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1)學生方面。在學生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對信息技術課程認識還不深,沒有真正了解到學習信息技術對生活的幫助,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程度不足,認為其可有可無。(2)教師方面。部分教師并沒有足夠的專業素養意識,認為教學內容簡單、不必進行深化探究。還有部分教師缺乏創新精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多年保持不變,課堂較為枯燥,同時沒有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管理,課堂紀律相對較差。這兩方面的主要問題都會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造成不利影響[1]。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水平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保證課程設計系統性,才能讓學生學習效果實現最大化。教師在課程設計中,需要保證其符合當前課程發展理念,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在設計總體內容上,應包含教學的重難點、三維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活動以及教學評價反思等,在設計具體內容上,應針對教材設置的每一個主題進行設計,對學生進行主題教育。除此之外,教師之間還需要進行溝通交流,吸取其他教師關于課程教學設計的優秀理念與優秀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小學課程教學質量[2]。
有效的課程教學管理可以保證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對此,需要加強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管理。具體應做好兩方面工作:(1)應完善教學管理常規制度。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對當前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保證信息技術課堂紀律,在筆者的實際教學中,曾將班級分出多個小組,并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一名計算機操作能力強、責任心強的組長,在侯課時可以由組長進行組織排隊,在進入機房后,組長可幫助老師進行協調管理,如部分學生在計算機操作中遇到故障,那么組長可以幫助教師解決此類問題[3]。(2)增強師生互動交流。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的性格存在差異,部分學生較為敏感、膽怯,不敢提出問題和舉手發言,對此教師應該對此類學生給予一定關愛,和他們進行互動交流,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引導他們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
1.設置教學情境
小學生對計算機的熱忱主要體現在看動畫、玩游戲等娛樂活動上,而對于所學的技能、知識往往不感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教學情境,導入課堂教學。如筆者在教授鍵盤指法操作這一內容時,就在課程開始之前,帶領學生分組開展了一場“金山打字游戲”大戰,在游戲中,學生可以鞏固過去所學的知識,與此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興趣。針對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筆者會對其進行表揚,以激發其他學生的好勝心理,進而更認真的學習本節課內容。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保證學生學習熱情,也有利于將過去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在設置教學情境時,需要保證其緊密聯系當前的教學內容,并符合教學對象的認知水平及學習特點,如打字游戲、掃雷游戲就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學生教學,而針對高年級學生來說,可以通過PPT制作、視頻制作等方法來設置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時間[4]。
2.深化探究教學
當前,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多以模塊化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但同時,也存在著教學知識分散的缺點,可能會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提高造成不利影響。對此,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化處理,如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就曾采用過一種任務教學法,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將其進行細化分解,分解為一個個小任務,并保證每個任務都具有相關性、層次性和邏輯性,學生可以利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完成一個個任務,而任務難度是逐漸加大的,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完成任務之后的滿足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保證學生完成任務質量。
科學的評價方式可以讓教師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反饋,可以為教師改進教學方式起到一定參考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增強自身的評價意識,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針對學生主體特點,制定科學評價標準;其次,教師需要保證評價方法的多樣化,除了傳統的成績評價以外,教師就可以采用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法;最后教師需要在評價過程中采用發展性、鼓勵性評價話語,并做到全程性評價,關注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信心[5]。
綜上所述,在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均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通過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創新教學方法、科學評價學生的策略可以對此類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進而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為小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