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新君
對于新加坡的中學生來說,經過小學階段的洗禮,他們已經獲得了足夠的能力去了解這個世界,然而當前的世界,在歷經科技革命之后,信息爆炸,各類資訊魚龍混雜,難以分辨。
而剛剛掌握解開這個世界“方法論”的孩子們首當其沖,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同學們正確分辨虛假信息,培養其批判性思維,成為了新加坡中學老師們關注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
目前,新加坡學校的老師們正在用現實世界的例子來培養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
在一所中學的歷史課上,許老師向中學一年級的學生展示了一個網站,網站上陳列了一種名為“Northwest Tree”的瀕危章魚物種。許老師要求他們瀏覽該網站,了解該瀕危章魚的更多信息。
在同學們瀏覽十五分鐘后,許老師給了大家一個“驚喜”:“同學們,剛剛閱讀的一切都是假的。“Northwest Tree”章魚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考驗是看看你們是否能識別這個網站的騙局。”
一名學生說,就這樣上當了,感覺自己像個傻瓜。她說:“老師給的網站看起來很可信!它甚至有一個組織標志,所以我以為根本不需要質疑它的真實性。”
這些課程是學校努力培養學生“關鍵鏡頭”以及媒體素養技能的一部分。通過現實例子的運用,幫助學生學習這些技能,包括從其來源評估信息的可靠性,與其他來源進行交叉檢驗。
有針對性且有創造性的思維、溝通、協作以及信息技能,是新加坡學校重點培養的21世紀技能。
在新加坡某花園中學,學生在社會學習課程中接觸到一系列不同來源的信息,老師會教授他們如何評估這些信息的作者以及可靠性。這些來源包括政府網站、主流媒體、新聞網站、個人博客,等等。
中學二年級,所有學生開始進行團體協作項目,共同完成研究項目。他們需要對社會問題進行調查。為了回答各類型的社會問題,學生們需要從書籍和網絡上收集信息,進行訪談,并為他們的案例總結一個合理的結論。這些研究項目讓學生們充分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從而完成信息評估。
在經歷了莫須有的章魚“騙局”之后,同學開始逐漸形成“批判性思維”,當他們在線閱讀時,能夠帶著辯證的態度分辨信息真假。鑒別假消息的最好方法是閱讀更多的內容,查閱更多的資料。針對同一主題,查閱更多的信息,尋找異同,并理智地作出判斷。
其他方法包括檢查一個值得信賴的組織是否擁有網站,并與實際檢查網站進行交叉參考。
在經歷了這樣特殊的課程之后,從新加坡中學走出來的學生具有非常敏銳的“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快速成長,也同樣對于他們的學術課程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