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凱媛
(武夷山市武夷中心小學,福建 南平 354300)
信息技術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影像直觀的為學生展示教學內容,相比較傳統的語文教學,信息技術能夠有效的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學到最多的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全方面的考量,對于信息技術的插入時機,插入方法,以及起到的教學效果都要用心去研究,以求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最大化的發揮作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白,語文教學的首要目的是要完成教學目標,信息技術只是作為教學輔助所存在的一種外界工具,一定不能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托,更不能因為信息技術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定要學會將二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取長補短,發揮兩者各自的優勢,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另外,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時要讓學生對教材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并且能夠學習到其中的價值觀和人文關懷,所以這些教學目標,并不是信息技術所能夠完成的,只有通過教師才能夠將語文教材當中深層次的感情切實的表達出來,傳達給學生,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1]。
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要以學生的個體發展作為教學中心。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但是教師要明白課堂不單單是學生提升知識技能的場所,更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升華自我,提升自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合理的引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雖然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幫助學生高效的理解知識,但是引導學生升華自身內在,提升綜合素質的工作離不開教師的諄諄教導和關心,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將自身的講解和信息技術教學合理的區分,不能讓信息技術教學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要學會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為了讓學生更加適應當今不斷發展的社會,也在進行不斷的改革和突破。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的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更新進度,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到漢字文化、語言魅力以及語文之美。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更好的拓展教材當中的內容和內涵,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品質。另外,信息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對學生“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化,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能夠徹底改變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讓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快速過渡為現代信息化課堂。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幻燈片、音頻視頻都能夠在小語文教學中展現出強大的渲染力,把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具體化,創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深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2]。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書面語言,學會聽說讀寫。但是小學生因為年齡限制,心智不成熟,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所以如果課堂太過枯燥將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學質量很難提升。教師需要利用別出心裁的教學模式來保證學生的長期注意力,從而保證課堂效果。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多樣性提供了無限可能,信息技術可以通過音頻視頻,用一種區別于傳統說教式教學的方法來贏得小學生的喜愛。教師可以利用圖片來分解漢字,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漢字的魅力,通過多媒體進行圖片教學法,也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多媒體能夠直觀的對漢字進行拆分重組,學生能夠在多媒體演示的過程中,學會一定的漢字變化規律并進行自我思考,探索規律去自己認識漢字,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扎實的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在了解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學生的文學功底,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大有幫助。
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在教學中發揮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的優勢,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將圖文、音像完美結合的優勢,展開現代信息化的新型課堂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將圖文與音像進行完美的融合,幫助學生對難以理解的語文課程進行直觀化的教學展示。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促進學生想象力的迸發。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多媒體將課文知識進行知識聯想,知識拓展,豐富學生的眼界,陶冶學生的情操,利用信息技術給予學生外界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在頭腦中可以將課文知識進行完整的呈現,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遇到思維斷崖時,快速的解決思維阻塞,提升學生的思維連貫性,幫助學生高效的學習知識,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的強化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3]。
縱觀全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教學趨勢,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明白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所處的地位。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去創新課堂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自身的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運用好信息技術整合資源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