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琳
(江西省共青城市耀邦紅軍小學,江西 九江 332020)
作為我國悠久文化歷史中最具代表性的遺產之一,古詩所體現出的文化韻味與價值需要更多的體現在教育環節中,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古詩語句中的韻味以及美感等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古詩中所表達出的情感,進而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目前,小學階段的語文古詩中,已經將80首古詩列入到詩詞目錄中,涵蓋唐、宋等朝代中三十多位古詩作家,并且收錄的詩詞通過人物、山水等充分表達寓意和哲理,教師應在古詩教學中采用獨特靈活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可以更加準確的理解古詩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培養學生古詩文化素養,為傳承和發揚我國古詩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詞教學工作,既是培養學生古詩語感和思維,也是培養學生豐富的古詩詞情感階段,進而讓當代小學生對我國悠久的古詩文化中體現出的韻美有一定的認識。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中已經收錄的古詩詞節奏、韻律以及情感等詞句的學習,學生可以領略古代文化、風土人情等,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對古詩文學的感悟,進而拓展學生古詩文化思維的發展空間[1]。
例如,李白的古詩送友人,“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可表達出詩人的真實情感,教師可以根據這首古詩,讓學生 反復的讀,反復的感悟古詩詞節奏、韻律以及體會詩人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明白其古詩詞的含義。
古代詩人將自己的情操與思想,通過古詩表達,既能抒發詩人的內心情感,同時利用古詩寄托自己的目標和人生價值與感悟。在許多古詩詞中可以發現,詩人將自己的壯志與心懷天下等情感,利用古詩句表達出來,讓后人在詩句中感悟到作者對生活、親人朋友、國家的理想與關切的心情,同時抒發自己對人生的理解意義。
例如:教師在講解古詩《端午》的時候,其詩句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教師應讓學生從該古詩中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觀。
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內容,應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展開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加喜歡融入到集體學習中,所以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大聲朗讀的方式,并重視大聲朗讀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大聲朗讀中深入品味古詩的意境和韻律。而且,許多古代詩詞都具有語言簡潔、言簡意賅等特點,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白居易的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學生在簡單易懂的古詩詞學習中,既能了解和掌握古詩詞的意境與表達的情感,還能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2]。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時,唐朝詩人孟浩然的《春曉》和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的詩詞中。《春曉》是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創作的,詩人將春天早晨的環境狀態進行描寫,然后通過豐富的聯想生動的表達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在這篇古詩中,詩人沒有直接采用抒寫的方式描寫春天的景色,而是在自己睡醒后對自己的感悟展開聯想,讓春天的氣息通過詩句生動的表達出來,進而抒發自己對春天美好時光的感悟。《村居》是詩人高鼎通過古詩的方法,描寫春天農村旁邊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放風箏的過程,將自然景色與人物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行描寫,為人們描繪出春意盎然的生動畫面。
小學階段的學生情感表達是十分細膩的,教師應創設獨特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意境中體會古詩的情感,幫助學生更深入的體會古詩的魅力與韻味。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古詩,具有鮮明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時不但可以不斷拓展思維空間,而且還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教師在講解古詩時,應圍繞情境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到古詩學習中,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古詩審美能力不斷提高。
例如,在學習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山行》古詩時,教師根據詩文中描寫環境的特點,為學生創設情境教學環境,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將作者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的景色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在古詩的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作者描寫一條蜿蜒曲折延伸到山巒的小路,同時通過遠字與斜字,生動刻畫出山路的綿長,而且借助山勢更加突顯出山高林深的意境。在第二句白云深處有人家,作者將山中游玩的所感受到白云升騰等景象,側面襯托出山的高度。而在后兩句詩句中,作者將看到的景色寄托自己精神世界,成為許多讀者熱愛和追求這首詩的重要原因。
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古詩時,采用的教學方法應區別于一般的課文教學。在講解詩詞中應指導學生掌握詩詞音韻的特點,強調詩詞的音韻對學習古詩和體會古詩意境有重要的意義。另外,古詩詞的講解還應注意句式、押韻以及語調等學習,進而讓學生在詩詞音韻的教學方法下學習古詩詞的意境以及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幫助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古詩詞。但是,也應注意到音韻的教學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將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等滲透到課堂以外的詩詞學習中[3]。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人教版古詩《憶江南》時,教師應首先指導學生掌握每個字的讀音,然后圍繞該首詩的背景和含義,對所要學習的音韻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準確的掌握音韻特點,進而更好的學習這首詩的意境。從這首詩的音韻結構上分析發現,諳、藍、南等字的韻母為an;州、頭、游等字的韻母為ou;宮、蓉、逢等字的韻母為ng。結合詩文中韻母的規律,教師指導學生準確的感知這首詩的韻律,讓學生的思維空間不斷的拓展,同時強調每個韻母在朗讀時的方式,讓學生通過韻母的學習,逐漸加深對這首詩的意境理解。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古詩教學,讓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加深刻的領會和了解古詩體現出的價值和文化,進而凈化小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從古詩詞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今后的綜合素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